“阶梯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先选择

逍遥学能  2017-11-09 14:58

  “阶梯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数学课堂“阶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如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做到心中有人,从而因材施教。要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合理制订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C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A层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阶梯教学”的每一堂课,要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恰到好处地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与其密切联系的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应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

  三、课前预习的层次性

  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师应不断学习掌握“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精神,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生,或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仿效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受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来解决问题;A层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主动推导定理、公式,先行独立解答例题和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这样,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量力而行。

  四、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都应鼓励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角色意识,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个体的发展。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数学知识点:正角、负角、零角
下一篇:高考一轮复习数学高考题是最好的习题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阶梯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先选择】相关文章
【“阶梯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先选择】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