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

逍遥学能  2013-11-06 01:57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学案
知识归纳:
1.溶解性是指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和 。
2.在一定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
3.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有 。
4.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 的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是: ,大部分物质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 ,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随 ,只有极少数物质如 溶解度随 。
5.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比较 ,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随 。
6.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 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方法研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3.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4.20℃时,在100 g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10 20 36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6 136
5.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中,逐渐加入KN03晶体,下列图6?6中符合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6.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物质 0℃ 20℃ 30℃ 50℃ 80℃
甲 13.3g 31.6 g 36.2g 85.8g 169 g
乙 35.7g 36.O g 36..2g[来 36.5 g 37.1 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7.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O℃~30℃)如下表所示:
温度
物质0℃10℃20℃30℃
NaCl35.7g35.8g36.0g36.3g
Na2CO3?10H2O7g21.5g38.8g
(1)从溶解度表中,可获取的信息有: ,

(2)要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混合物,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

拓展探究:
1.一木块漂浮于50℃时KN03的饱和溶液中如图6?7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
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6?7b
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03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2.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当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图6?8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参考表中示
例描述A、B点的变动。
A点的变动 B点的变动
①升高温度 向右平移
②降低温度
③蒸发溶剂
④稀释溶液

(2)将该溶液从状态A改变到状态B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一操作最简单、结果
最准确的实验途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 学案
下一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物质的溶解性】相关文章
【物质的溶解性】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