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实践及反思

逍遥学能  2016-06-17 10:58

  【摘要】数学课教学中,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上课热情和求知欲望,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笔者在十余年的数学课教学中深感好的导课方法能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和求知欲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现根据自己和同行的经验,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最常使用的几种数学课的导入方法介绍如下,以期和同仁共同探讨。

  一、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1、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导入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讲八年级下学期分解因式这一章第三节的应用公式法时(八年级数学·下册·54页·北师大版2007年11月第五版),先复习上学年学过的平方差公式(七年级数学·下册·35页·北师大版2005年10月第四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因式分解。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得到新知识,从而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快乐感。

  2、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在上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反馈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九年级数学·下册·31页·北师大版2007年5月第四版)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讨论,然后收交学生的练习,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在上课时进行总结并导入新课。

  3、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两条直线平行的定理时(八年级数学·下册·229页·北师大版2007年11月第五版),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再指导学生进行证明。这类似于目标教学法,学生对当堂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忆清晰。

  4、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例如:在讲直线平行的条件时(七年级数学·下册·139·北师大版2005年10月第四版),教师先做好三根木条A、B、C,用木条C将木条A、B间隔订好,然后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让学生观察转动木条角度与木条位置的关系,木条A与B何时平行,从而得出结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5、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时,我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同学家有一块三角形玻璃,他能不能在一块大玻璃上切割出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七年级数学·下册·157页·北师大版2005年10月第四版)

  6、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七年级数学·下册·139页·北师大版2005年10月第四版)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学数学素质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备课探究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实践及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实践及反思】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