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阅读”改变了我们什么?

逍遥学能  2013-01-31 11:57

日前一份调查显示,我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达11.15亿,占4岁以上全国人口93.9%,有95.8%的人每天都看电视。

日前一份调查显示,我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达11.15亿,占4岁以上全国人口93.9%,有95.8%的人每天都看电视。而为数不多的不看电视人群集中在城市白领阶层,但他们却是网上阅读、动漫阅读、电脑游戏、看碟等最集中的人群。这就是说,影像阅读已开始发展为当下主流阅读形式之一,这可能是由于新技术而改变生活方式的典型实例。

就此话题,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对此颇有研究的传播学硕士陈晓辉先生???

记:种种迹象表明,影像阅读正在流行,而纸上阅读也正风行绘本图书,关乎人文素质的密集的文字书本的阅读越来越难吸引人们了。不经意中就会发现家里碟片架在不断的膨胀、书架却难有新书插入。

陈:图视传媒的高速发展已成为近年一道重要的文化景观,先是各类影碟,后来是互联网与数码影像,再后来就是摄影、绘本类图书以及卡通动漫,相对于传统文化,图视传媒的文化,大有超过文字的势头。据说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对1000名大学生作阅读名著的调查,有85%的被调查者称不读名著,而要完成读名著作业时,他们大部分宁愿用看VCD来完成,而根本不想去抱那些“大部头”。

记:除了新技术,是不是受众对于资讯的态度在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

陈:在不同的时代,资讯的掌握始终对人的社会地位起重要作用,到今天仍然如此。比如在农业文明时,资讯主要来自经验,因此老人的地位很高;工业文明资讯来自学习和教育,因此教授、科学家最受尊重;而信息时代的大资讯量使其对资讯判断力的能力上升为主流时,那种通过网络、电视、读图能快捷的读取资讯的方式就会成为现在人们的首选。因为尽管这个时代是人人平等,但从概率上看,能跟上时代的人 波动速读,往往是在这个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人。

记:资讯的传播方式由科技改变,而新的传播方式又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陈:对呀。其实电视机和互联网是上下承接的两种传播方式,但就大多数中国普通百姓来说,还处在电视机时代,他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由电视安排,比如下班以后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追晚上八点档电视剧;而在网上的也是点视频电影、玩游戏等以影像为主的阅读方式。

记:不过有人提出要警惕“读图时代的阅读危机”,称危机会把人带入“平淡而无深度”的境界中。

陈:传播方式和生活节奏,都决定了人们似乎更愿意接受信息传达更轻松、更直接的图文传播方式,如果在这种情景上仍要求人们保持以前生活方式下的读取资讯的方式不是愚蠢吗?我们一直提倡的“以人为本”不是简单的口号,影像阅读的产生绝不仅仅是时尚,它直接意味着大众口味的细分和不断膨胀的资讯化、情趣化要求。我记得作家赵丽宏说过,或许文字无可避免地萎缩,如果把名著变成卡通,会不会成为年轻人接受名著的渠道,这种态度比做“痛心疾首状”是不是更可取?

记:影像产品与纸上阅读相比,是科技产品,不但需要新技术来支持,更需要多方面人才参与制作才能完成,它具有更明显的工业制造特质,如果长期浸淫其中,对心灵的滋养会不会有损失?一旦这种“工业产品”特质的传播产品流行开来,谁来关心个性呢?

陈:个性,永远是让一个时代精彩纷呈的前提元素,影像产品也是一样。在无数部电视剧播出中为什么只有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样一两部剧火起来?在书店里摆着的无数绘本图书里,为什么只有几本显现出来,成为受众的追捧对象?为什么在无数游戏中让玩家百玩不厌的老是那么集中的几种?而有多少COPY 制作,一不留神都成了垃圾?因此,既使在这个流水线时代,个性化的东西也是永远有价值的,只有个性化的产品也才会在市场上被消费者接受。所以,阅读的即使是“工业制造”,只要制造者明白“以人为本”的诉求就是还原“个性”,就会去制造最好卖的。

记:即使纯粹的工业产品,不断推出新产品也是为了凸显某种个性而制造,那些渐渐没了个性的产品就会被市场淘汰,比如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批量生产,在泯灭个性之后将被逐出市场,我们不是越来越不喜欢他们千篇一律的制作套路了吗?

陈:总之,影像阅读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它是一种符合现时人们生活方式的读取资讯的方式,但改变的只是我们阅读的方式而已,只要我们内心相关人性的需求不变。怎么获取方式便是一种天然的选择,实无担心的必要。

记:我发觉在电子传播媒介中生活的人们,有种将我们阅读的影像与真实生活中影像互动的错觉,这种错觉比在文字阅读中更强烈的多,这意味着,影像和真实的人们生活在互动中显得特别的有趣和生动。也许影像阅读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资讯的直接读取和情趣读取的阅读诉求吧?

陈:相信这个缤纷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人会让影像产品变得也缤纷起来。从纸上阅读转为影像阅读,给人的感受已丰富许多,也许影像阅读之后,我们体验的是获取资讯和感觉体验并存的更新读取方式,亦或更精彩?

记:一定会。(张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509422@qq.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影像阅读探讨篇:文字信息怎样全部摄入
下一篇:影像阅读活化的方式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影像阅读”改变了我们什么?】相关文章
【“影像阅读”改变了我们什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