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1-01 18:34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对该学科的兴趣有较高的相关……。”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就不会把精力投入到刻苦钻研数学知识中去,反之,如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钻研、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以便打开数学之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巧”激趣
1.巧引妙导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知识时,如引导的好,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以“印度国王奖赏国际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引入,让学生尝试“从第一格、第二格……以此类推第五格、第六格中各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各格中麦粒的算式。以此来引入,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参与到学习中来。
2.巧思妙解
欲话说“四两拨千斤”这里就体现了一个“巧”。练习时,巧思妙解,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用下面这种方法解就会使学生感到巧妙。简捷、独特的解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和成功的喜悦感,激励他们由一次成功去争取更多更大的成功。
二、以“多”激趣
这里的多,并非多讲,多练,搞满堂灌题海战术。而是抓住数学问题中的一题多解、多变、多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解,激发学生在数学天地里寻求最简捷、最独特的解法。
多变,既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天地的广阔。变式提供了综合思维的一个模式。
加强变式训练,可把教师和学生都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讲概念、定理、例题时,不失时机地作变式示范,指导学生作变式训练。在习题课上串讲串练,选择典型习题,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变式,引导学生摸索变式与学习处理变式的方法。
多问,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问促解,以问促变,以问激趣,开拓思维。
三、以“疑”激趣
在教学,教师适当的设疑,就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和欲。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由启示铺垫到逐步放开,层层深化。学生通过解答不断思考、联想,进而释疑,这就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享受到对未知探索的愉快,焕发起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定义时,学生自以为“无疑”。实际上,他们对于定义中的关键字眼“有”未比能够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设疑,使之弄清含意。问:这里的“有”能否换成“只有”呢?学生就会产生两种意见。继续问: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吗?通过反问,学生再思考之后,两种意见就能够很快得到统一。
四、数形结合,激发兴趣
数与形的结合是一个完美的结合。形中有数,数中有形,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及和谐美。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能仔细挖掘题目中数与形的结合点,通过数形结合即可化难为易,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以“误”激趣
欲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与错误作斗争并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的。当代哲学家波普认为“发现的方法就是是尝试错误的方法”生活中许多成功的范例往往始于失败,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在教学中教师如能选择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尝试失败之后继续探索,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以“爱”激趣
没有爱便没有一切。一名教师如果不爱学生,那么多好的方法都不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各方面关心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应提倡民主,激励学生超过自己,鼓励学生提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要尽量做出积极评价。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
总之,激发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工作中应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具体的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拿到打开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兴趣。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