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要务实求真

逍遥学能  2017-10-22 12:12

务实求真,是我国政府推进改革的基本原则。在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中,也应该恪守这一原则。

诚然,在教育改革中,语文学科具有变革的压力。社会附加的责任与驱动力,以及教师改革的自觉意识,这让语文学科一直在改革中表现活跃,也涌现了一大批富有改革精神的老师。然而,在改革中也客观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与各种浮躁的表现:一些经验,并非产生于实践;或者改革效果被夸大;名利驱动下,口头上的贩卖名词的改革多于具体探索;一些改革过度追求形式,而不能带来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模式化严重,忽视教学个性化,而且不能实现因材施教。问题不一而足。

正因为语文教学改革存在诸多浮躁的表现,让人颇多腹诽。我们主张的改革,必须是真改革,不是口号式的,或不接地气的,不符合教师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改革的真与假,这是一个需要辨别的问题。

语文教学改革需要运用真实性的原则,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基于真实语境,解决真实问题。

真问题,是来自实践的,或许是小问题。我们不应该忽视真实小问题的解决。一节课,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解决不好,教学效率就不高。而且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对它。多年来的,由上而下的改革,更多输入新的概念,介绍新的理论,可是忽视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偏于理论,弱于实践,教学与实际脱轨,忽视教师需求,这一直是语文学科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是,教师要面对真实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好的教,一定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可是,目前的推进改革,很少问学生需要不需要,也不关心学生喜欢不喜欢。教师意志,贯穿在教学改革中,于是学生在顺应教师的意愿而改变学习。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里,学生被人做主。他们无法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最好的教学一定是因材施教,即考虑学生的需求。现实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改革,缺乏对于学生需求的呼应。

三是,真实语境下的改革,在产生教学经验的同时也会面临新的问题。

只要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教学经验,它就有正反两面的效应,即积极的一面与消极的一面。而我们在呈现和推广经验时,总是过滤掉那些消极的一面,夸大积极性因素。于是,在其他人借鉴这个经验,进入这个实验环境才发现,这个做法与自己的教学环境是不适应的。宣传与学术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过于相信以宣传来传播经验,却忽视了学术求真的思维。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大问题。

四是,我们推介的经验是带有限定性条件的,可是在宣讲中我们把它当做了普世规律。

在学术研究或实验中积累的经验,不可避免与环境条件有关,也就是说,任何经验或理论都只解决现实问题。诸如芬兰经验、美国经验、德国经验,或其他经验,都源于本地本国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外来的经验,未必适合本土多样化的环境。我们在学习借鉴中,需要了解其生态基础,否则就是不真实的经验传输。

遗憾的是,在过去的经验学习中,这些限定性条件是被屏蔽的。所以,在轰轰烈烈的学习宣传之后,经验落地和转化很少。

五是,真实存在的改革,要兼容共性与个性,不要一刀切。

现实条件下的改革,我们较为注重统一化部署,统一化要求,缺乏对于实际探索的包容。就学术而言,看似对立性的观点,也是对立统一的,即存在包容性。可是在改革中行政思维多于学术思维。按照行政思维,我们希望整齐划一,统一标准,规范行为,这就与真实性的教学探索有所背离。

科学思维指导下的改革,需要具备一定的包容性,把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联系起来,共同推进解决具体问题。

六是,真实性的改革需要多要素参与整体性改革,而不是一斑窥豹,推而广之。

我们发现的很多经验或技术变革,在具体发挥作用,与学科教学的真实改变是微小的。可是,因为认知的局限性,缺乏客观评价,人们夸大了这个经验的作用。这其实背离了科学规律,是不真实的经验。

未来的学科教学变革要调动多要素参与,进行系统化整体性变革,如此才可以产生突出的效果。

综上而述,语文教学真实性的改革是真实情景下,基于真实条件,对于真实问题的解决,以及真实经验的推介。求真是改革的基本原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谈谈文化眼光的培养
下一篇:教学传统与变革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语文教学改革要务实求真】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改革要务实求真】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