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3

逍遥学能  2014-04-02 16:07

来形容威尼斯的美。
七、知识迁移
1、比较威尼斯与扬州
浓墨重彩的油画 清新淡雅的国画
城市建设出现 “千城一面 ”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大楼越盖越大,广场越建越阔,马路越修越宽。某个城市一有“标新立异”,其他城市立即群起效尤,而本城市原有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街道、景观则拆除殆尽,造成城市特色逐渐消失。你对此有何看法?
3、如果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扬州,提高扬州的国际知名度,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一些什么活动?请说说你的想法。
假如你是一名第一次带团出游威尼斯的导游,而你又从没去过威尼斯,请你根据作者马信德游览威尼斯的路线设计一个讲解稿
《古诗三首》
《望岳》
杜甫
目标:
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
a、诗中哲理的理解;
基础知识: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三.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
2.布置作业。
《钱塘湖春行》
一、导入。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三、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四、拓展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的印象。
五、当堂背诵
六、作业:
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1.教师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写作背景。
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3.全体学生齐读。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诗意。
点拨要点:
(1)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2)一、二两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5.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6. 自由读诗,注意节奏。
7. 指名读,思考:
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8. 熟读背诵,进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怀,登高顿悟
第四单元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训练目的]
1、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内容要真实。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
[训练题目]
1、参观一个小区、商场、养殖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自己拟题,写一篇文章。
2、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3、课外练笔:写景物观察笔记,注意观察各类景物的特征,并用文字把这些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
[训练指导]
  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了解参观单位的历史、规模、特点,了解游览景区的风光景物、建筑特点、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注意自己有什么感受。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还要注意顺序。
第1题
  写小区,要写出它的建筑风格、物业管理,特别要写出这一小区与其他小区不同的地方。写商场,要写出它商品的丰富,景象的繁荣,特别要写出它在商品或服务方面的特色,对顾客有特别吸引力之处。写养殖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样如此。要有对参观地区全貌的介绍,更要有对参观地区风光特色的描绘,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深刻的印象。
第2题
如果你外出旅游过,那就从你游览的风景名胜中,挑选出印象最鲜明乃至使你流连忘返的,写成一篇游记。要着眼于那里的风景特色,有山写山,有水写水,有树木写树木,有胜迹写胜迹。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写具体,写生动,令人喜爱与向往。
如果你没有外出旅游过,那就写你故乡的景物。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家乡的景物定有那与别处不同的特有的美。再去观察一次,要努力看出与以往看的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家乡的同一个熟悉的景物,只要努力观察,都会有新的认识,只要细心描绘,都会写出它的特有的美丽之处。
第3题
  这一练习,既是观察能力的训练,也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因而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指导学生共同观察同一个景物,再各自凭借语言对景物的特征作思考与描述,看谁表达最恰当,最贴切。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训练目的]
1、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交际能力和鉴赏水平。
2、了解作为一个导游,在引导游客游览欣赏景观,形象描述景物时要注意的地方。
[训练题目]
1、有一批游客要参观考察当地的园林建筑或风景区,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园林建筑或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要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口头或书面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选择家乡的一处新景点,每人设计一段解说词,轮流做导游,向同学们作介绍。
[训练指导]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家乡的一处园林建筑。要介绍园林建筑,首先介绍者要全面了解该处园林建筑的历史、特征及有关的人文知识,导游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带领“游客”游览的路线,确定介绍的顺序及重点。实践时要注意自己“导游”的互动,即达到题目要求的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介绍时可以运用课文所提到的方法,或形象描述,或穿插人文知识,或启发游客想象,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要针对园林建筑的特征,采用不同的介绍方法,介绍有详有略,切忌一个模式,影响游客的游览兴趣。游览结束后可以请同学评点自己的导游工作,完成题目要求的以游客身份向有关单位提建议。
第2题
  要完成本题,先要确定解说对象,再紧扣解说对象的特征设计解说词。解说词要尽量口语化,要着力于形象的描述,解说时要将自己的浓情融汇其中,借景抒情,以情动人。新景点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家乡的巨变每个中学生都是由衷地感到欣喜的。因此,解说词里一定要渗透你的热爱之情。具体实践时,可以一人解说大家评点,也可以大家先解说,众人再评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教学目标
(一) 知识储备点
1、 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2、 学习阅读写人叙事的小说
(二) 能力培养点
1、 抓住保尔的主要性格,领悟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
2、 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三) 情感体验点
教育学生从保尔的人格魅力中汲取精神养料,树立崇高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保尔的主要性格。
2、教学难点:领悟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5课时
1、事先要求学生购买或者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有条件的可以看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光盘)
2、 用3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讨论。
3、 第4课时进行“思考 交流”,精读《筑路》和《生命的意义》。
4、 第五课时“写作 活动”。
教学流程
走进教材
[作者风采]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乌克兰沃伦省奥斯特伦什县,父亲和母亲都是工人。因家贫只读过三年小学,就被迫自立谋生,当过食堂小堂倌、司炉助手和电工等。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才加入志愿军。1920年,因负伤复员。不久又在一次与洪水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1924年入党。担任过共青团的区委书记和地委书记。1927年全身瘫痪,又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1933年,他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5年,荣获列宁勋章。1936年又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主要人物表]:
保尔.柯察金(爱称:保夫鲁沙,俗称:保夫卡)
谢廖沙.勃鲁扎克——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瓦莉亚.勃鲁扎克——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
丽达.乌斯季诺维奇——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
伊万.扎尔基——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伊格纳特.潘克拉托夫——码头工人,货运码头共青团书记
尼古拉.奥库涅夫——机车库共青团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
费奥多尔.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 副部长
多林尼克——木匠,党的地下工作者,市革委会主席
阿基姆——共青团省委书记,乌克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
托卡列夫——老钳工,筑路工程队队长,区党委书记
亚历山大.普济列夫斯基——红军团长
列杰尼奥夫——老布尔什维克
阿尔焦姆.柯察金——保尔的哥哥,钳工,市苏维埃主席
波利托夫斯基——火车司机
扎哈尔.勃鲁扎克——谢廖沙的父亲,副司机
玛丽亚.雅科夫列夫娜——保尔的母亲
达雅(爱称:达尤莎)——女工,保尔的妻子
冬妮亚.图曼诺娃——保尔少年时的女友,林务官的女儿
德米特里.杜巴瓦——共青团区委书记,托派
沃洛佳.图夫塔——共青团省委登记分配部部长,托派
茨韦塔耶夫——铁路工厂团委书记,托派
瓦西里神甫——乌克兰社会革命党党徒,反革命分子
维克托.列辛斯基——波兰世袭贵族,中学生,告密者
佩特留拉——白匪头领
[内容提要]: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保尔精神]
保尔的奋斗历程是何等艰辛,他的每一步都激起我内心深处一种深深敬意。他的九死一生的历程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保尔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都演绎到了极至,他是一个纯粹的、完完全全的人,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我们的时代需要保尔,更需要新时代的中国保尔。保尔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留给我们的是青年人身上所应具有的积极进取、顽强勇敢、热爱生活、永不退缩的高贵品质。
保尔精神——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作品价值]
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得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考考你]
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哪些名句?
“人最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练练笔]
1、鼓励学生写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单的读书报告。
2、从报刊、书籍或者网站上收集资料,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短评。教师可选择写得好的在班上壁报开设一个专栏,或者编排一个小小的专刊。
3、结合自己对作品的深切的感受,学写一篇读后感,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4、在班级搞一次活动。可选择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诵,也可以就某一部分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5、谈谈我们周围的人,寻找当代的“保尔”。
[推荐阅读]
巴金:《家》、《春》、《秋》;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老舍:《骆驼祥子》;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
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作者对自然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感情。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培养视听能力,提高视听效果。
5、能就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呼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二、设计思路: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说是激发人类善待野生动植物,善待大自然,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很大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几篇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议论文),体裁多样化。虽说潮流对文体要求无须过高,甚至不作要求,但对文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些,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多与大自然来几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义、道理,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可以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得到一定的升华,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苏州园林》 3课时
《都市精灵》 1课时
《幽径悲剧》 1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
诵读欣赏(单元自荐美文交流) 《城市听鸟 》 1课时
《治水必躬亲》 1课时
写作 2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1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二十一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二、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三、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网站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二十二 都市精灵
舒乙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2、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构想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家园,谈谈它与现在的城市相比有何异同。
(二)检查预习:
抿 硕大 围剿 栖息 鹈鹕 荒诞
肆无忌惮 无所事事 司空见惯 流连忘返
(三)初读文本,了解词义
1、“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神仙、精怪,文中如何理解?
2、它们并不叫,…… 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
3、 ……, 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
4、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 ……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四)走近文本,揣摩结构
1、作者介绍了哪些城市的哪些“精灵”?
2、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3、谈谈文章结构安排的妙处?7
(五)探究文本,品味语言
文章有“人与‘精灵’友好相处的精彩画面”的描写,有“人与自然和谐如何相处”的议论,你觉得哪一处描写生动、哪一处议论精辟,说说理由。
(六)一课一得
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描写或评论。
形: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
(七)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结合几幅图片,flash动画谈感受。
2、说说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处或不和谐之处。
(八)布置作业:
1、同步完成“导学”;
2、小实践:关于“禽流感”的调查报告。(从产生的根源、危害、预防、教训等方面着手)
五、板书设计:
都市 精灵
现在的北京 鸟、小松鼠
惋惜
过去的北京 麻雀、老鸹、燕子
怀念
昆明 红嘴鸥
羡慕
上海 鸽子
佩服
旧金山 海鸟、海兽
向往
联想丰富,取材广泛
二十三 幽径悲剧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2、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2、介绍课堂环节:
走近名人 成为名人
我当评论家
我当文学欣赏家
我来寄语
二、我当评论家
你觉得课文的标题《幽径悲剧》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评论家标准
1、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2、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当文学欣赏家
1、出示要求:
(1)选择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并圈点勾划加批注。
(2)结合你的批注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打动了你。
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勾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关键字词
__有感想处
2、教师出示范例。
3、学生批注后交流。
四、我来寄语
1、观看短片
2、结合课文和短片谈感受。请你对悲剧的制造者们说一句哲理性的话。
五、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现在,我们常州市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城市。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本市市长写一份建议书,谈谈你的设想。
二十四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一、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0岁的法国小女孩蒂皮出生在非洲的纳米比来,她与当野生动物摄影家的父母在非洲丛林里生活了整整十年,在神秘而充满乐趣的非洲大草原上,蒂皮与大象作兄妹,与豹子作朋友,与斑马、蜥蜴、羚羊、鸵鸟相亲相爱,她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着……(幻灯片放映图片)蒂皮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大自然作亲密的接触,但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么我们生活在都市中的城市人应该对大自然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将给我们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天不封阳台》,作者……
(二)检查预习,疏通生字词障碍
多媒体课件显示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叙述了“我”家由于一只一只鸽子的来临而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明确:明天是否封阳台
3、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化,快速阅读课文,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情况:
明确: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
4、从封与不封,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
①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②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
“明天还封阳台吗?”原因:①对鸽子的同情、忧虑;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③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
明确: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总之,明天不封阳台主要原因就是能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5、小结:儿子——儿童对小动物单纯地同情、喜爱
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的思考
明确:是否封阳台是表面现象,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本文的本质。
(四)拓展:
1、文章最后写道:“我决定先明天不封阳台了”(先,暂时、暂且),说明作者的思考还在继续,而我们读者的思考也没有结束。难道仅仅是阳台阻隔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自己伤害了大自然!正如文中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下面请看一段flash,你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2、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或者看法?
3、作者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4、至于这些,其实两位智者早就提醒过我们: ……所以后面的这副图片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5、师总结:
诗意地栖居,要求人类不仅要珍爱自己,也要珍惜那些与我们同处于同一片晴空下的无言的生命!我们必须改变对自己在大自然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即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仅仅出于自身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要再封闭人与自然间的阳台,让我们更自由地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如此才能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五)小结:
1、这篇课文通过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话题,提出了人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以小见大”。
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夹叙夹议”。
(六)布置作业
作者从封阳台引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请你也从一个小角度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钱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2、能说出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3、学习摆事实,讲道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治水必躬亲”这一基本道理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含义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对话来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它不仅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而且还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由此可见对话的作用很大。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方式。我们可以和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还可以与现代媒体对话。今天我们就通过对话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古人钱泳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治水必躬亲》。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本,例如可以诵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朗诵等,要求能读通顺。
二、与文本对话,解读文本
与课文对话,利用旧知,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尝试读懂、理解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字词语句作出标记。
三、与同学对话,释疑解难
与小组同学对话,交流自己对于文章字词以及内容的理解,互相合作,解答疑难。将小组合作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与老师对话,交流心得
五、与生活对话,理解文意
1、叙述故事
要求学生讲述古今几个有关“治水”的故事,并且能够做到故事情节完整,叙述重点突出。如:鲧治水、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李冰治水、历史上中华民族治黄等等。
2、比照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对照文本,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结合所讲的故事是重点,在评述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如:鲧治水不成,因为他执一、拘泥于“水来土掩”的掌故,未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李冰修建都江堰虽然是堵水,但他成为造福后人的功臣,这是因为他知山知水,知情知势。大禹治水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具体事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援疑质理,掌握方法
“治水必须躬亲”,文章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历史上不同治水人物的正反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七、拓展延伸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八、作业
请同学以“治学必躬亲”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阐明治学也要躬亲的道理。
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躬亲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感悟——能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知识,在内容上,可以让学生对某些高新科技作一些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新的未知领域,必须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教学,以补充课本内容并提供形象的音像资料。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好实践活动,可以使这些知识更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和探究。
与其他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也不要拘泥于课本的编排顺序,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同类文章进行阅读。但自由读写并非是放任学生无组织无计划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所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在开始学习本单元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阅读方法和水平,再进行一定的指导。
阅读后,写一篇自由作文。即写作的主题、内容、范围、文体等都可以不受限制,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单元写作”是自由作文。不限体裁,选材自由,立意多向发散。
“语文实践活动”可就高科技方面自行设计。
二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
1.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了解高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
2.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
3.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4.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5.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三 单元总课时:12课时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而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程,也不宜以课文的顺序为顺序,四篇课文可选择一篇教读,而后指导学生浏览和有选择自读。
整体感知 1课时
浏览四篇文章 2课时
阅读一至两篇感兴趣的文章 3课时
师生自荐课文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自行设计 1课时
写作——自由作文 3课时
扬州市竹西中学
二十六 从小就要爱科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写作要求。
2、了解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序言的写作要求。
2、难点:用语严密准确。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本文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所写的序言。
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体现本书内容,本文属于后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发展的成就。
第二部分(4),说明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特点和意义。
第三部分(5),勉励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三、探究
1、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却很丰富深刻,如揭示了科学的意义,反映了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指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等等。读完文章,试就上述内容筛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并点评。
科学的意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遥遥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等。”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2、阅读文章首段和末段,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动性等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⑴首段中能否删去:“从一定角度上看”,“在它的背后”?为什么?
⑵末段中能否删去:“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为什么?
⑴不能删去。因为严格说来,“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流行语本身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脑与外语主要性质还在于工具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更没有涉及到道德品质问题,加上“从一定角度上看”,表明了对这句话的有保留的承认和肯定。
⑵不能删去。这些句子概括了当前的大好形势,富于激励、鼓动效果。
3、就“文盲与科盲”问题认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指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扫除科盲是比扫除文盲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认为,在今天一个缺乏科学常识的人就是一个文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小结
本文写作切合序言要求,交代写书的背景和目的,介绍书的特点和意义。
中心意思: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
二十七 在太空中理家
杰瑞?M ?利宁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2、难点: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情况,引起学生的想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三、精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六、布置作业
二十八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由克隆羊“多利”导入。
2展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2、课堂导问: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课文在介绍动物克隆的成就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3)、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课堂辩论。
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三、课堂小作文: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
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二十九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小样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
3、学习课文的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思路清晰,布局严谨。
2、难点:举例说明。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让学生交流自己见过的姹紫嫣红的花儿,感受花的魅力。教师再用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万紫千红的花,让学生在欣赏花的世界中感受花的奥妙。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解决生字词。
花卉(huì) 华裔( yì) 枯萎( weǐ)
贮运(zhù) 康乃馨(xīn) 凋零( diāo)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本文由一个开头和三个部分构成,主要说明什么是转基因花及其优良特性。
开头部分主要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开头之后的三个部分,主要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色彩特别又特别新奇、特别长寿。在这一部分最后,作者以两段总结全文。
四、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富有一定的感情,试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文题“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充满情意;文章从人们“常年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起笔,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情感;“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作者极为体谅人们的心情,表明转基因花是为顺应人们的心情而研究获得;文章又几次提到人们的“梦想”及转基因花使人们“美梦成真”,使读者感觉到一种亲切的情意。可见文章并非板着面孔叙说,而是自有一番情致在文中,使读者感受到某种关爱和温暖。
五、探究
(一)、文章最后说:“只需打一个电话给花卉公司,描绘一下心中想要的花卉图像,工作人员就可以从转基因花卉库里找到你要的那种特别的花卉。”这句话显示了转基因花研究的什么优越性?从文中可以看出,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转基因花研究的优越性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具有特别形态、色彩、香味的鲜花,一切不再受制于自然,每时每刻都可以创新。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决定某种形状的基因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去,从而定向创造花卉新品种。
(二)、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想想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有独特见解。
明确:例如鲜花的季节适应性,鲜花的药物功能等,这就需要发现并转入相应的基因。
六、小结
本文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轩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七、布置作业
1、《同步导学》
2、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请同学们以医药,环境整治和农业为例,搜集材料,设想并描绘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一、教学重点提示:
1、理解每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流利诵读,欣赏和背诵每首古诗。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赏析一、二首诗。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这两首诗在古诗中叫做什么格式的诗?
律诗。前一首像七律,但不是律诗,“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后一首是五律。
2、律诗的形式怎样?
由四联构成,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共八句,中间两联各自对偶。基本双句押韵。
3、请回忆两首诗的作者、年代、作品选自的篇目等知识。(除幻灯片之外,教者可口头介绍一些情况。)
出示幻灯片:
4、读准下面的字音:
二、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音调、节奏和感情。
可打出幻灯片,加注读音节奏。(基本采用悲壮、慷慨之语气语调,速度稍慢。)
三、学生齐读,教者点评。
四、赏析两诗内容,形式是让学生边对照书下注释,边揣摩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①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
②既写“黑云压城”,又写“甲光向日”,矛盾吗?
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壮美;苍凉、悲壮。
④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⑤歌颂了哪两方面的守边将士?
城内、城外。
⑥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披坚执锐,严
悲壮苍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阵以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勇往直前,保
歌颂英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卫边疆。
《别云间》
①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它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②首联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
③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④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自己又将踏上死亡之旅,怎能不无限留恋。
⑤最后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由悲而壮,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⑥整体上,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
三年羁旋客,今日又南冠。 回忆征程,放眼河山。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落入罗网,悲苦感叹。
爱祖国爱家乡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由悲而壮,无限眷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视死战斗,冲天豪气。
五、齐诵两首诗。
六、布置作业:整理笔记,翻译两首诗。背诵两首诗。
如何快速写好自由作文
根据自由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特点和要求,要快速写好自由作文,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快速审题立意
自由作文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审题难度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审题,审题这个环节还是马虎不得。根据自由作文的特点,快速审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材料。例如2002年春季高考作文题:
一个海员/他最欢喜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中的“出发”和“到达”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以此为自由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写好这篇自由作文,就要认真阅读并准确理解这首诗的深刻意蕴,尤其要深入理解“出发”和“到达”这些关键词句的象征意义。“出发”,可理解为事情的开始,对目标的追求,准备面临的考验等:“到达”,可理解为事情的结束,理想的实现,成功的喜悦等。“出发与到达”与人生中的无数个起点和终点一样,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船,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新的目标,人生的价值就是在不懈的追求中实现的。对这首诗,如果不能迅速抓住关键词句来思考分析,如果仅局限于从字面意义和诗中的“海员”形象去理解,就会过于狭隘,过于肤浅,甚至偏离题意。
2.借助提示语,读准材料。自由作文,命题者在提供的材料之后,往往设计一段提示语。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材料,或是启发思考,扩展思维。借助提示语,对迅速准确把握材料及自由的内涵十分重要。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在材料之后有一个提示语: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自由写一篇文章。
这个提示语,一方面对图形材料作了很好的解说,并揭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主要原因:一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二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标准、方法多种多样。另一方面,这段提示语提醒学生在把握“答案不止一个”的思想的同时,要放宽眼界,开拓思路,尽快从具体的图形符号的分析理解中走出来。
3.读清题干,准确把握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题干”是命题者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揭示写什么,即要求习作者以什么为话题写文章。审清题干,就能把复杂模糊的问题变得简单清晰。题干是对习作者的一个核心指令,习作者要严格按照指令作文,不能另起炉灶。对自由的关键词语,要认真琢磨,迅速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例如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首先就要明确“记忆”是指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维、性格:“移植”在这里是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转移到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复制。又如“诚信”是指“诚实”和“守信”,但部分考生由于不认真审题,把“诚信”单纯写成承诺、忠义、忠诚、信任,或误解为“诚恳”和“自信”,严重偏离了题意。
4.要把材料和话题综合起来审视。材料和话题,两者是联系的、统一的。审题时不能把两者孤立开来,不能顾此失彼。话题是由材料引出来的,材料对文章的内容范围也有限制作用。既符合材料,又符合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要求的范围。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坚持是什么?坚持是人生的希望,在滴水如冰的严冬,坚持春天的渴望;在漆黑如墨的风雨之夜,坚持心中的太阳;在人生的航程里,坚持是固守心中惟一目标而不改初衷。坚持,为人生创造了生命中的奇迹。
请以“坚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初看这道作文题,似乎很容易读懂,认为“坚持就是不放弃”,但如果这样写,就不够切题。因为命题者在材料里对“坚持”这个自由的内容范围作了提示和限制。认真审读材料,就不难发现材料包含了三个要点:(1)希望不灭,就是坚持;(2)目标不变,就是坚持;(3)坚持能使生命辉煌。有的习作者在审题时,只注重看话题,忽略了材料,对材料缺乏冷静的思考分析,看不出材料的指向和限制的内容范围,一看到“坚持”,就先入为主,立即想怎样写自己的事情,如写自己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连续做了几个小时也不放弃等等。这就偏离了题意,也导致联想和选材不当。
总之,对自由作文要有快速而准确的把握,就要抓住自由作文的特点,对自由作文的材料、提示语、题干(含自由)、注意事项等各个部分作认认真真的审读。审题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快速自选文体
“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是自由作文的特点之一。由于在写作的内容方面突出了范围的宽泛,因此在写作形式方面也给予相应的关照。这样,习作者在表达方式上就有了更大的自由,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但文体上的自由开放,让有些习作者“浮想联翩”,无法收拢,结果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有的则苦于“不限”二字,犹豫不决;有的忘记了文体的规范,写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非驴非马式的“杂交文”。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选择文体的训练,应适当开展一题多作的专项训练。比如,对于同一道作文题,让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或故事等不同文体,最好写成篇,也可只写出提纲,然后让学生比较,明确选何种文体最适合自己,明确这个话题怎样写最好。如果经过三五次这样的训练,学生选择文体的能力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平时写作时,面对“文体不限”,应如何快速选择文体呢?应注意如下几点:
1.考虑该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有些题目对选择哪种体裁更合适是有侧重的。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最好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要写成议论文就比较困难。
2.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比如长于论辩的选议论文;长于记叙、描写和抒情的选记叙文或散文;长于联想和想像的选寓言或故事。
3.要考虑自己用哪种文体写所拥有的材料最充足。如果缺乏材料的话,即使自己擅长的文体,也只能放弃。
4.要善于发挥自己在考场上的灵感,即自己在接触题目的那一瞬间所引发的兴奋点,所产生的联想,但要注意不能偏离题旨。
5.考虑用哪一种文体写,最能写出深度和新意。
总之,选择什么文体,要全面考虑,三思而行,并且在选定一种文体后,必须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规范地进行写作。
三、快速自拟题目
由于自由作文内容范围宽泛,因此,不限定作文题目,习作者可依据自由材料和自己选材的特点自拟题目,展示自己文题的个性。但不少习作者简单照搬话题作题目,这是一种懒惰的做法,严格地说,这是不符合“自拟题目”的要求的。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给自由作文拟一个好题目呢?
首先,要认真分析材料及话题,并要善于“化大为小”。
有的习作者迟迟拟不出题目或拟题不当,往往在于对材料及自由的内涵未能全面准确地领悟。因此,认真审题,吃透材料及自由是快速拟题的先决条件。习作者必须在审清材料、明确中心、选好角度的基础上拟题。与此同时,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把原自由宽泛的大范围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如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作文,题干指出:“为了人类在新世纪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世纪青年》杂志特开辟‘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等专栏,向广大跨世纪的青年人征稿。请你为其中的某个专栏撰稿,把面向新世纪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有的学生就以《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为题,大而空,只能泛泛而谈。而有的学生却能围绕“为了人类在新世纪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这个总自由深入思考,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把大自由化而小之,拟出了精彩的题目。如《新世纪让战争悄悄走开》《还新世纪一片蓝天》《惩治腐败》《呼唤公平竞争》等等。
又如“父辈”这个话题,是个很大的题目,在拟题时也要善于“大题小作”,要迅速在众多的角度中选取一个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去拟题。拟题时可在“父辈”两字前后加上一些词语,组成一个短语或句子。如《父辈——艰辛的一代》《奋斗不已的父辈》《父辈就是传统》《我们怎样对待父辈的经验和教训》《假如我是父辈》等等。善于把大题变小,把思维引到比较具体的实在的自由上来,就能快速拟出合适的题目,并使作文容易做到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其次,要掌握一些拟题的技巧。
1.借用名言佳句。文质兼美的名言佳句,是“语言的珍珠”,向来为人们所喜爱。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它形象生动,给人美的享受。例如1999年高考有一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作者巧妙地借用古诗入题,形象地点明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题旨,这样的题目真是令人振聋发聩。有的好题目是对名言佳句进行适当的改造,如2001年有一考生这样拟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2.巧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使文章题目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如2001年高考一些佳作的题目:《诚信是桨》《岂可弃我》《如果我走了,你还会爱我吗?》《一生弄懂的两个字》。这些题目清新隽永,令人回味。
3.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和一些常见的题型拟题。不同的文体,对题目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议论文的题目,讲究鲜明深刻;而记叙文的题目,则讲究生动形象,讲究有意蕴。因此,我们拟题时要注意切合文体的特点。与此同时,要熟悉和掌握一些常见文体的常用拟题方法。如2001年高考作文,有的学生就善于依据议论文常见的论点型、论题型等模式去快速自拟题目。如《诚信不可抛》《珍惜诚信》《呐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沦丧》《关于诚信的思考》等等。给记叙文拟题,一般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方面去考虑。
此外,要提高快速拟题的能力,平时要多浏览报纸杂志上文章的标题,并挑选一些精彩的题目记录下来,认真品读、借鉴,久而久之,上了考场,作文自拟题目就能从容应对了。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一、活动目的
1、了解学习一些当代高科技知识。
2、大胆展望高科技的发展。
3、增强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意识。
4、体验自主学习、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
1、一部分同学有小发明或者有某种技术设想、创意的,将相关的成果或创意用恰当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介绍。有些同学也可以去各种科技书刊中查阅,尽可能找到多的材料,然后根据不同的成果的特点,依据一定的要求,写成讲话稿。
2、因为牵涉到“新闻发布”,所以,必须了解“新闻”的一般特点,使上述讲话稿合乎一般“新闻发布”的要求。这一点需要在老师的知道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3、有些需要图片作辅助说明的,有些成果与要作立体展示的,则尽早制作好课件,届时幻灯投影。
(二)组织准备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既然“模拟”,就必须力求全真。班级同学需要在会议筹备小组和老师的指导下,作一些分工。比如谁为会议主持人,哪些人作为记者,哪些人作为企业界人士,哪些人作为精通科技的专家学者等等。
(三)会场布置
一般情况下,利用班级的黑板,书写会标和一些标语,借助多媒体造势,以营造氛围。
三、活动方案
(一)小组筛选
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出2人到发布会展示。一旦人选确定,全班学生则要全力以赴帮助这两位同学,搜集材料,制作图片,准备“发布”的新闻稿。
(二)发布新闻
在主持人的主持下,按序由各发明人上台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或产品,或创意。其间,与会的“记者”、“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可以就你的产品及其介绍当场提问,也可以对成果的转化开发进行洽谈。
(三)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做出评价。
四、成果展示
1、利用校内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在班级内或者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周,可以宣传,可以展览。
2、在校内有关媒体上报道本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盛况。
3、每位同学围绕本次发布会写日记2—3篇。
汉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功能,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培养思辨探究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活动,开拓文化视野,提高对祖国语言汉字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
1、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四个活动小组:汉字考古组、汉字规范组、汉字拾趣组、汉字表演组,分别查找、筛选四个主题资料。
2、各小组选出组长,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为期两周的本小组活动方案。
3、向学生介绍几本关于汉字的书籍或提供有关的网址。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教师导入:
身为中国人,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如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是汉字。由奇妙的点、横、竖、撇、捺构筑的汉字,绝非仅仅只是一些代表声音和意义的符号,它们是充满智慧、充满感情的精灵!无怪乎人们将汉字的创造赋予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奇色彩,无怪乎汉字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多姿多彩 “汉字”的世界吧。
(二)汉字报告会(汉字考古组交流的内容)
1、教师过渡:汉字就像陈年的美酒,散发着馥郁的芬芳,下面请考古组同学给我们做报告,报告的题目《博大精深的汉字》。
2、报告内容摘要:
①汉字的起源:
②汉字字体的演变:
③汉字的书写:
课件展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四大家名家字帖欣赏
小结:只有汉字这种文字,才能使书写上升问一种艺术,也只有在汉字文化熏陶下才有那么多光耀千古的书法家。
3、展示汉字科普小报
4、教师引入答辩问题:
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
今天,世界进入计算机时代,有人坦言:汉字落后了,它已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的瓶颈。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学生自由辩论。
(三)汉字调查(汉字规范组交流的内容)
1、成果展示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文件目录》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汉字应用管理司网站)
调查结论一:新中国高度重视汉字规范工作,不仅成立负责研究和推行文字改革的专门机构,并先后出台两部有关法律。迄今为止,国务院还颁布89条有关汉字行政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汉字的规范工作成绩显著。
2、成果展示二:八年级学生常用错别字辑录
(资料来源:可以以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本为样本,进行穷尽性的调查,将其中的错别字“挖”出来,整理成文。)
调查结论二:错别字比比皆是,甚至“触目惊心”,多数学生对使用错别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认为写错字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教师引入讨论问题:从大家的调查上看,汉字的规范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纯洁祖国的文字,让错别字销声匿迹呢?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3、成果展示三:关于社会新词应用问题的调查报告
(资料来源:为了解同龄人对社会新词新语、字母词、网络语言看法及这些全新词语对传统规范语言的影响,在本校开展一次《社会语言应用热点问题调查问卷》活动,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0份。)
调查结论三:
社会流行的新词普遍受到青睐,有54.3%和48%同学认为现代汉语出现“酷”“秀”“WTO”“菜鸟”等词语很传神,丰富现代汉语词汇,能够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它们也超过60%。
多数同学认为不必对网络垃圾用语忧心忡忡,只要不碍文明应报以宽容态度,让其主动接受时间的检验,实现语言的自我淘汰、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功能。对新闻媒体、政府部门及规范的字典、词典收录新词的态度,多数同学认为: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不能漠视不管,又不能照单全收。”
(四)汉字知识竞赛(汉字拾趣组交流的内容)
将汉字拾趣组学生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梳理,并制作一个演示文稿,进行竞赛,主持人及评委由汉字拾趣组成员担任,竞赛形式及试题类型如下:
1、必答题
① 看图猜字:提供“鸟、弓、火、水”等八幅古文字图要求学生竞猜。
② 猴年说年:
猴子聪明机智,好动调皮,有时,又是幼稚可爱,它们的踪影在汉语里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你能说出下列歇后语吗?
如:猴儿投胎 (手脚一刻不闲) 猴儿耍大刀 (胡砍)
2、抢答题
① 根据下列谜面,猜出文字。
如: 小牛落地(生) 自我批评(记)
② 汉语里,有时一样的意思,既可用成语表达,也可用谚语表达,你能为下列谚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吗?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 (一丘之貉) 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
③ 试一试为下列成语新解。
如:螳臂挡车(最勇敢的行为) 狗拿耗子(最好的副业门径)
以上括号内的内容为参考答案
3、风险题
从汉字的构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如课文中《汉字问答》,作者列举用“女”做偏旁的字和“刑”字来说明。你能模仿课本的例子,说说下列汉字中蕴藏着文化信息
“财、贷、负、责、贵、贱、赢”与“贝” (10分)
“善、美、群”与“羊” (30分)
“祀、祠、祝”与“ネ” (20分)
(五)、相声表演:〈〈汉字研究〉〉(汉字表演组交流的内容)
(六)教师小结:
汉字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美感,无穷无尽的遐想和乐趣,那点横撇捺织就的精美绝伦的符号,闪烁着神圣之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灭的星辰。汉字文化浩如大海,在一两堂课中不可能尽览其妙,希望能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能深深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将汉字的研究性学习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七)布置作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下一篇:云南的歌会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3】相关文章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3】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