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7-26 18:22
生态农业富了贫困县--黑龙江省拜泉县发展生态农业纪实
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人类、对农业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经济工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持续性和整体性。黑龙江省拜泉县紧紧围绕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咬定生态农业建设不放松,使拜泉生态农业顺利地完成了起步和发展阶段的基础性工作任务,创造了向持续、高效生态农业迈进的条件。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强县之举、富民之路。
走进黑龙江省拜泉县,映入眼帘都是绿。不仅有绿的草、绿的树、绿的庄稼,还有“绿色”的牛、“绿色”的猪、“绿色”的鹅……人称:“绿色”畜牧业。
跨进“绿色”时代
拜泉是享誉国内外的生态农业县,现有绿色食品基地115万亩,占全县农业种植面积的1/3。近年来,基本形成了粮食和秸秆—牲畜和家禽—优质农家肥还田的绿色畜牧业链条。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过腹增值、过腹还田,不仅转化了粮食,还改良了土壤,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过去拜泉县曾以单一粮食生产为主,1993年以后,拜泉县开始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从培育典型入手,坚持“两条腿”走路:千家万户普养上数量,集中规模上水平。畜牧业的规模逐年扩大。
2001年,全县黄肉牛饲养量18.5万头、生猪48万头、山绵羊15万只、家禽220万只。今年形势喜人,预计到年末,分别可达20万头、50万头、16万只、450万只,实现产值3.8亿元。由于规模大、品种好、肉鲜味美,这两年,拜泉先后获得“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全国商品猪基地县”、“中国黄肉牛之乡”等殊荣。
“绿色”畜牧业带动了饲料加工业、屠宰业和运输业,市场也变得空前活跃起来。目前全县拥有6000多名畜牧业经济人,光“倒牛”的就有4000多人。拜泉镇丰乐村年屠宰牛羊5万多头,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分工,颇具规模。
如今拜泉县的“绿色”畜牧业声名远播。华信生态养猪基地用无污染无公害玉米喂养生猪,今年年初与上海、大庆等地的厂商签订了购销合同。辽宁、吉林的买主慕名而来,北京、天津、河北的客户也纷至沓来,就连远在广东、广西等地的商家也被吸引过来。
粮食在绿色的庇护下稳定增长。2001年全县粮豆薯总产量由1985年的4亿公斤提高到7.8亿公斤,增长195%;农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2.68亿元,增加到9亿元,增长335%;2000年农村人均收入实现3000元,比1985年增长22倍。
曾有难熬的日子
拜泉,古称“巴拜泉子”,是蒙语“宝贵的泉水”的意思。这里,曾经山川秀美。
随着人口的增长,加上掠夺式的毁林毁草开荒,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干旱、风沙、洪涝、霜冻、冰雹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交替出现,频繁发生。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20万亩,占耕地面积88%。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降到3.7%,黑土层厚度已由原来的1米下降到20—30厘米。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了生态性贫困,粮食亩产不足百斤,人均收入不足百元,昔日产粮大县的雄风已荡然无存。拜泉,从此进入了全国贫困县行列。
严酷的现实,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唤醒了全县上下的生态保护意识:必须结束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掠夺式生产经营,用生态经济眼光审视县情,确立经济生长点。
1985年,县委、县政府在先行试点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结合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做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历史性抉择!
牵住“牛鼻子”
“山处者林,水处者鱼,谷处者牧,陆处者农,结合者工”的原则,就是拜泉生态农业建设的“牛鼻子”。
三道镇齐心村农民张占学,1986年同村民委员会签订了50年的承包合同,靠承包荒山荒坡致富,他在375亩荒沟基础上,模拟江南水乡水陆并用的良性循环构成坡上林粮、林草间作,坝内养鱼、养鹅,坝外种稻,形成立体开发与食物链延伸相结合的优化生态农业结构。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劳作,如今已是满目苍翠。专家给他算了一笔账:30年后,仅落叶松一项收入可达百万元。
控制水土流失,始终是拜泉县生态经济工程的主旋律。三道镇的农民说:“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苕条扎带子,退耕种草铺毯子,沟里养鱼修池子,坝里蓄水养鸭子,坝外开发种稻子,瓮地栽树结果子,平原林网画格子,立体开发办厂子,综合经营抓票子。”他们运用这一“十子登科法”进行综合治理,效果明显。
几年来,拜泉共修水库、塘坝、围泉、多功能蓄水池等1946处,实现了对县域内水资源的有效控制,构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第一种水库———工程水库。又选择科学合理的耕作技术,有效地防止了坡耕地在降水后形成径流导致的水土大量流失,构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第二种水库——土壤水库。
“千湖王国”的时光
多级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农业结构,就是合理的利用资源,多目标生产,多次循环利用,在利用和转化中多次增值。现在,拜泉县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采取生物、工程、农艺措施相结合办法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220万亩,占应治理面积的65%。
目前,拜泉已走上农牧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县以优质小麦为原料的绿色面粉已销往韩国、俄罗斯;以优质大豆为原料的绿色速溶豆粉已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以优质白糖下脚料加工生产的颗粒粕已销往日本;芸豆、杂粮已获绿色食品证书,正在国际、国内市场抢占商机;杨木加工项目去年创利税500多万元。这些产业形成了一个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产业环流。
经过17年的生态建设,拜泉人工造林面积为12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3.7%提高到22.1%,有效地保护了361万亩良田。百万亩人工林活立木蓄积量达234万立方米,价值3.2亿元。目前,治理后的坡耕地减少径流78%,泥沙流失量减少88%,土壤有机质提高0.51%,风速下降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