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内容摘要:如何教好农村孩子的数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学生自身的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本文针对乡镇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乡镇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教学方法、乡镇中学、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随着新课标教材的实施,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对学生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由于这还是试行期间,教材一年一个变,再加上小学教材与中学所学教材版本不同,或者以前是老教材,现在是新教材,学生的知识严重脱节,这造成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也考验着我们老师的素质。如果教育得法,学生在新知识的接受过程中,综合素质会起质的变化,但如果教法不当,学生成绩会不堪设想。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心理自卑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针对乡镇中学的学生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总结,在此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乡镇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读书不行,拿了毕业证就跟我出去打工”,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农村中学的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此,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那样本来就没有多大自信的他们,越发觉得学习无味,而且还会让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学生就没有想上好这堂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没了,成绩自然就会大幅度下降。
2、结合实际学知识,让学生有兴趣的接受知识。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样越发让学生感觉数学很难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他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进入初中学生就要接触负数,刚接触新知识,学生有些茫然而害怕,我们可以用张三身上有五块钱,记+5元,那么李四身上没钱还借了王五三块钱怎么表示?这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可能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老师这样引出负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他们认为这才是生活中要用的知识,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基础打好了,以后学起来就容易了。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生活实际当中,学生接受知识就不那么被动了。
3、利用学生的猎奇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一根拉面,连续拉20次会有多长?”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学生一般会发出“哇”,他们想不到会有这么高,这么长,从而对学习乘方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三、注重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1、让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会预习。对于未知领域的知识预习很重要,但乡镇中学90%以上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预习就是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这样有助于上课有针对性听讲,便于更有效的学到知道。如:不懂增产值为-6.4%是什么意思?就在这一地方打个问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个知识。
2、教会学生如何听好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要做到“眼到、手到、耳到”首先眼到,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思路要跟着老师走。第二手到,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如果不能及时记下来的,要先听懂再说,课后整理笔记。第三耳到,预习中作符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作符号的知识点。另外还要求学生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让学生明白知识巩固的重要性。乡镇中学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小学,学习习惯很差,没有预习的惯也没有复习的习惯,他们一般习惯于老师布置作业,有作业就完成作业,没有作业就不知道该干什么?特别是现在要跟学生减负,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少,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不会理想。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就要跟学生灌输知识巩固的重要性,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巩固知识,没有作业不等于就去玩,在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消化,吸收。
四、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恰当的学习背景
乡镇中学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知识教了很多遍,考试多数是原题,学生都不会。问题就出在教学时创设的情境不符合学生实际,乡镇中学的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有相当一部学生连自己所处的县城都没有去过,教师以为常见易懂的,对于他们来讲未必就能懂。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18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我们这儿的学生根本没有条件踢足球,更不知道什么叫净胜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感到迷茫而生疏。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一般的学生都打过篮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的明显。
五、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就是教学设备跟不上,学生学习又非常的被动,造成老师教学也被动,尽管现在要老师改变观念,要转换师生角色,但由于受条件限制,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在乡镇中学迟迟未得以开展。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模式的影响,学生学起新教材很吃力,成绩越来越不理想。所以老师必须要改变教学观念,尽快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尽可能的运用有限的教学设施开展好教学。现在一般的乡镇中学都有了微机,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这利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与神奇,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要从“教”提高到“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究新知识,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开展活动、反复实验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让我们的农村孩子走进
高一级学校不会再自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