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

逍遥学能  2017-05-01 11:56

作者:金玉丹

白居易《金针诗格》认为诗有“三体”:“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在诗歌教学中再现诗意,回归诗性的阅读,才是本质的成功。这种回归有赖于一定的教学方法,本人的首选是“朗读”。

一、朗读将诗性的阅读化无声为有声

“诗性”的阅读方式是“体会”,“体会”是无声的,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化无声为有声,将体会表达出来。诗歌是非常独特的文学体裁,它最富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它是一个超现实的艺术空间。诗歌的阅读,应该放弃纯粹理性、纯粹思想性的解读,用开放的心态,回到诗性阅读的立场上来。而放弃纯粹的解读又能以什么方式来代替呢?读!唯有朗读!面向诗歌意象本身和语言本体,暂时放弃思想预设和解释企图,在朗读中对语言和意象的专注探索与重新体验,融入生命感觉与灵魂,就会触及诗歌内在的血肉,得出思想或者引发朗读者的生命情感、情绪,甚至莫名的感动。诗言志,体会在心,发声于外便是朗读。

二、朗读是回归诗性阅读的方法

“诗性阅读”,就是尊重诗歌特质的阅读,尊重诗歌情感情绪性、想象性、象征性、超现实性的阅读。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默读、听读正音、自由朗读、选读、删读、比读、资料助读,终能美读悟情。立足诗歌意象本身和语言本体,多种形式变化朗读,使朗读触及诗歌内在的血肉,触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引发学生自身的体悟。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三、读懂意象是回归诗性阅读的过程

诗,是用形象来思维的。既然诗离不了意象,“诗性”离不了意象,诗歌阅读教学又怎能离得了?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既然有意引导学生关注意象,为什么不把诗人表达感情的作用探究得深入一点呢?新课标第四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立足诗歌意象本身,但是也得立足语言本体,深入探究对意象传达感情的作用。

四、读懂诗人,读出自我的体感体验,是回归诗性阅读的根本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是用心来揣摩、用情来传达的表达艺术,是体味作品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余映潮老师的这些话在我脑子里回响。我深知教师不是应该把解读的内容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去感受。“诗的生命是感情,是激情,没有情,就没有诗。”每处疑问其实最终都归结到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诗言情”,诗所具有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合培养一种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们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通过朗读,了解了诗人,读懂了诗人,也注重了学生自身情感的生成体会。

“在艺术创作中,第一个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这是一位艺术家说的,他也许未将教学当成是一门艺术,但我想说,有目标的反复朗读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诗性阅读的能力。

让我们通过各种方法的有效朗读,去感受诗歌的感受,去体会诗人的体会,回归诗性的阅读,让学生轻轻拨动自己的心弦,即便引起的不是深远的回音,又何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在马克斯墓前的讲话》中的繁笔
下一篇:寒假在家学习,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学习-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浅析“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相关文章
【浅析“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