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色列三名科学家

逍遥学能  2017-02-24 13:37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国国籍。1971年在印度巴罗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 1978年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年至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99年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


  
  施泰茨1940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1970年至今为耶鲁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结晶学。


  
  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目前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获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据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三位科学家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获奖原因:
  
  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核糖体是生命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者。三名获奖者在各自漫长旅途上寻获“金钥匙”,成功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的“最后一块碎片”。
  
  荣耀久违:
  
  第四位化学奖女得主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美国国籍;施泰茨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
  
  在约纳特之前,诺贝尔化学奖只有3名女性得奖人,而且从1964年英国女生物化学家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获得该奖项之后,就再无女性上榜。
  
  人物特写
  
  拉马克里希南:造“尺子”的人
  
  据新华社电 拉马克里希南以一把“尺子”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三分之一奖金。
  
  评审委员会说,拉马克里希南所造“尺子”令核糖体研究得以精确测量一些数值,从而突破先前局限。发布会现场几名专家说,核糖体研究“相当复杂”。为获取先前难以获取的生物信息,3名获奖者皆巧妙设计了不少“把戏”,而拉马克里希南的“尺子”便是其中之一。
  
  得知自己获奖时,拉马克里希南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玩笑吧!”他随后告诉瑞典广播电台记者,自己还没来得及把这消息告诉妻子。
  
  施泰茨:解决“相位问题”
  
  据新华社电 评审委员会说:“施泰茨1998年成功解决(这一研究中的)‘相位问题’(phase problem)。”
  
  施泰茨利用X光结晶学和分子生物学摸清蛋白质及核酸的构造和运行机制,有助于人们理解基因表达、复制和重组。
  
  施泰茨告诉德新社记者,接到来自瑞典的通知电话时,他正打算去体育馆健身。“电话那头建议我别去健身,因为接下来会有不少电话找我。”
  
  约纳特:孤独的旅行者
  
  据新华社电 约纳特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对核糖体展开深入研究,就像一名“孤独的旅行者”。约纳特告诉大家,得知获奖,她“非常、非常开心”。过去几十年研究过程中,“每当有所发现,感觉都妙不可言”。
  
  约纳特1939年生于耶路撒冷一个贫穷犹太人家庭。她的父母几乎没受过教育,但支持女儿好好念书。
  
  新闻背景
  
  近年化学奖得主
  
  以下是2001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8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5年,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维特里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而获奖。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火星大气中发现甲醛化学指纹可能表明有生命存在
下一篇:怎样保持新茶品质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美国、以色列三名科学家】相关文章
【美国、以色列三名科学家】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