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只手

逍遥学能  2013-09-04 10:29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自“十一五”开始,我国国民经济“计划”更名为“规划”。一字之差,凸显了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成功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两只手(政府有形的宏观调控之手和无形的市场机制之手)协调运作的时代。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程。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苏联的影响下于“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是把它同计划经济体制等同了起来,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搞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我们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强调学习苏联,很自然地要搬用苏联计划经济的那套办法;而社会这样改造的极速完成,更为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国家全部经济领域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一五”计划大规模建设,既缺资金,又缺技术力量和领导经验。这一客观形势也要求集中统一。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顺利进行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对于保证市场稳定,改善人民生活,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又有国家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条块分割,不利于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弊端。随着经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体制就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而成为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杨先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

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他的南方谈话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认识误区,解放了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他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在南方谈话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欧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都告诉我们: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在经济发展中同样重要,关键是如何适应本国国情让两只手协调运作,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作者简介:尹作芬,山东费县实验中学历史教师,在人教网和山东教育报等处发表过多篇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关于“两弹一星”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问题
下一篇: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只手】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只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