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茌平2012届高三历史下册周考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逍遥学能  2013-05-26 10:25



j 东省茌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周调研训练
历史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每小题4分,共56分)
1.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书。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
【解析】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
【答案】B
2.2008年3月15日,胡锦涛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时表示,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实现这美好的愿望,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坚持(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解析】A、C、D三项只是中国的对外政策,不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故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基本的准则。
【答案】B
3.下面是周恩在1954年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
A.中印边界问题会谈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关键词“周恩”、“1954”、“印度支那”,通过这些就可判定此次会议指的是日内瓦会议。
【答案】C
4.2008年是周恩诞辰110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解析】A项是毛泽东概括提出的;B、D两项是周恩的外交实践;C项是其外交思想。
【答案】A
5.胡锦涛主席于2009年2月12日前往马里进行国事访问,随后访问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三国,此次非洲四国之行是胡锦涛主席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次出访。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万隆会议为中非交往奠定了基础。
【答案】B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字的转换,从篆体到宋体,让大家印象深刻。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该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答案】C
7.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中国
B. 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
D. 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答案】D
8.(福建三明一中2012届月考)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后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B.继日本之后,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D.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A项说法不正确,美国当时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明目张胆地在联合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B项不正确,在中国与日本建交前,中美关系就已经开始正常化了。C项不正确,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
【答案】D
9.(龙岩市连城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浦东新区的积极开发
【解析】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C
10.2010年元旦,是中美两国建交31周年。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七天”,中美建交的过程是双方关系逐步积累的过程,以下事件按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
①官方接触 ②民间交往 ③事实建交 ④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答案】C
11.美国解禁外交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答案】C
12.“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中国的外交中,下列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D
13.2008年,我国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出了800名工程兵与医护人员进行维和行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材料本身反映了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政策。A、B、C三项均与材料本身不符。
【答案】D
14.(湖南雅礼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解析】甲观点与题意无关;联合国不是地区性国际组织,乙说法错误;中国承担摊款和参加维和活动说明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丙说法正确;这些做法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环境,丁说法正确。
【答案】D
二、非(15小题20分, 16小题24分,共44分)
15.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成祖时期,中国出现了“永乐之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远航期间,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对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为了扩大商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出没在中国东海海域。当时的清朝视其他国家为蛮夷,认为无需常设外交机构与之交涉。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初由两广总督兼职。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材料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华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如何?如何评价?(8分)
(3)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简要说明我国是如何贯彻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外交原则的。(8分)
【答案】(1)特点:友好、和平;宣扬国威。
(2)变化:由被动外交到主动外交。评价:①表明清政府迫于国内外环境改变了观念,实行主动外交。②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③无论屈辱外交还是主动外交都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外交政策成熟,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中日、中美建交,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16.握手是人类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成为现代外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的礼节。政治舞台上“巨人”的握手,常常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 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的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大演讲时指出:“……而今的中日关系正在迎第二个春天……借用作为总理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签订)的我的父亲的话说,就是中日《联合声明》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又使它变成了一座铁桥……在当今中日两国已经成为影响变化显著的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方向的存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着我们……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恰恰是时代潮流对我们的要求。”
(1)当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总理握手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促成尼克松与周恩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福田康夫所说的“吊桥”“铁桥”各指什么事件?使中日双方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4)福田康夫设想的中日关系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有何积极意义?(6分)


j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考点复习试题(有答案)
下一篇: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调研测试题(附答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山东茌平2012届高三历史下册周考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相关文章
【山东茌平2012届高三历史下册周考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