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试题(有答案)

逍遥学能  2013-03-22 18:39




七年级语上册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试题(有答案)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提示:1.本卷分三部分,共20题。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如写在本卷上则无效。)

一、积累运用(共27分)
1.将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入下面方格内。(4分)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lín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piān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
2.根据括号内句子的意思填写四字成语。(4分)
A.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 ▲ 的。(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B.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 ▲ 呢!(形容很快就要掉下。)
C.她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 ▲ 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形容人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D.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 ▲ 地望着她。(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
3.古诗默写。(6分)
(1)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松间沙路净无泥, ▲ 。(苏轼《浣溪沙》)
(3)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4)心中的风雨了, 。(冰心《母亲》)
(5)在王湾的《次北固下》中,抒发浓重的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 ▲ , ▲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顺利地按照班长的指引找到了那位佝偻着身躯的羌族老奶奶。
B.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政府紧急启动了食品扶贫。
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灾区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
D.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语实践活动。(10分 )
我校七年级语组拟开展一次“小小学手抄报”评选活动,手抄报的主题定为“我爱学”,请你积极着手准备以下工作。
(1)办好这期手抄报首要的一点是为小报起个有学色彩的名字,现在就开始你的命名活动吧?(2分 )
我的手抄报的名字是: ▲
(2)设计出生动的多样化的栏目是办好手抄报的关键,你打算为你的手抄报设计哪些栏目呢?(至少写出三个栏目)(3分 )
我的手抄报的栏目有: ▲
(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七年级同学本期重点阅读的学名著,语老师希望你们仔细阅读这部小说,查阅下面两项内容,在手抄报中加以体现。
内容一:《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作家?(2分 )

内容二: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结合“洞中历险”的内容作简要评价。(3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3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言,完成6—9题。(共15分)
幼时记趣(沈 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新--标-第-一-网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倒树而,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明察秋毫 ▲ (2)项为之强 ▲
(3)常蹲其身 ▲ (4)以丛草为林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8.选围绕 ▲ (用原填空)展开叙述,依次回忆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 ▲ 、
▲ (填四字短语)三件往事。(3分)
9.作者之所以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无限情趣,主要原因在于他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请结合选第③段的字作具体分析。(4分) ▲
(二)阅读下面的段,完成10—13题。(共12分)
往事依依(节选)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外阅读的兴趣。国教师教古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了一位代的国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的主要内容。(3分) ▲
11.“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和“此后,我对新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两句话,与上的哪一个句子相照应?从总体上看,选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4分)
照应句子: ▲ 结构形式: ▲
1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13.下面的句子生动地描绘了两位国老师讲的“入情入理”,希望你能从中受到启发,也写一段话,描绘某位老师的讲情形(要求:必须有动作或神态描写)。(2分)
示例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
示例二: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三)阅读下面的,完成14—19题。(共16分)
阴影与阳光 (徐慧芬)
十四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着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也都被搜走。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老师全都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的小蒙仍忍不住回家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参考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呜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叵测,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了丈夫,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个,过了秤,正好十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就走。
骑了大约二十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沉重的车子朝我追,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我错将百元大钞当成十元票给了他,他是追还我九十元钱的!
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了拍刚买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回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十元与一百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十四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感动中学生的100篇微型小说》)
14.被疑当贼、被贼偷车,从中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这两件事在小蒙心里留下了“阴影”?(2分)
句子一: ▲ 句子二: ▲
15.画线的句子“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
16.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那个卖西瓜的骑着沉重的车子朝我追,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

17.结尾说:“此刻,这个十四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这句话有深层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
18.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小蒙的爸爸是怎样的人?(3分) ▲
19.小蒙的妈妈说:“……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叵测,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请你写一段话,反驳她的错误观点。(不少于40字)(3分)

三、作(共50分)
20.阅读下面字,按要求作。(50分)
生活是一个大堂:总会有一些人曾经给我们带教益,总会有一些事曾经为我们留下启示,总会有一些物曾经让我们怦然心动、感悟良多……正是这些教益、启示、感悟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使我们得以茁壮成长。
请以“人生中的一”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年级语参考答案
1.(4分)zèng 嶙 xún 翩
2.(4分) A潜移默化 B摇摇欲坠 C熙攘往 D锱铢必较
3.(6分)⑴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⑵ 潇潇暮雨子规啼 ⑶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⑷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⑸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3分)B
5.(10分)⑴ 例如:学少年 ⑵ 例如:我与名著、名家简介、学新星等 ⑶ 内容一:马克•吐温 美国 内容二:他在洞中历险时表现了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
6.(4分)⑴ 看清 ⑵ 僵硬 ⑶ 自己 ⑷ 把……当做
7.(4分)⑴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
⑵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8.(3分)物外之趣(或“趣”) 神游林 鞭打蛤蟆
9.(4分)“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说明观察仔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说明想象奇特,正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想象丰富,所以他才会有“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美妙感受。
10.(3分)国老师的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对我产生深远影响。
11.(4分)培养了我外阅读的兴趣 总分总的结构
12.(3分)“镌刻”带有夸张意味,说明印象深刻。“至今”、“信口”说明虽然时隔久远,但是对于老师的讲记得牢固,记得清楚。这三个词语生动地说明我对老师的讲记忆深刻。
13.(2分)要求:必须有动作或神态描写。
14.(2分)但是从教务处出的小蒙仍忍不住回家掉了眼泪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呜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15.(2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6.(3分)“追”和“招手”是动作描写,说明买瓜人很着急;“沉重”是细节描写,突出“骑”的困难;“叫我停”是语言描写,也写出了买瓜人的急切心情;这三处描写生动表现了买瓜人不贪便宜的纯朴品格。
17.(3分)十四岁是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消极的环境会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冷漠、自私,而阳光的充满爱心的生活氛围则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品格,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积极地为青少年的成长创设阳光的生活环境。
18.(3分)要点一(2分):懂教育、善引导的家长,他深悟青少年的成长规律,积极向儿子展示社会的阳光面,并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要点二(1分):心态阳光的公民,从他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信世上有好人。
19.(3分)围绕“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现在风气坏,人心叵测”和“不要多管闲事”展开反驳都可得分。
20.(50分)作评分标准
一类(46~50分):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类(40~45分):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从字顺,表达较好,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
三类(35~39分):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语言通顺.病句少,结构基本完整,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少量涂改。
四类(30~34分):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病句不太多,结构不够完整,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
五类(29分以下): 思想感情不健康,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语言不通顺,病句多,结构不完整,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很不整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8套各单元测试及期中期末试题(北师大)
下一篇:201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2份测试题(有答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试题(有答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试题(有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