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

逍遥学能  2013-03-18 16:08



专题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

【重点讲解】

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

发展状况

报刊

(1)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3)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通俗性报刊受到民众的欢迎。(4)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都成为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

广播

(1)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开播,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均由外国人开办。(2)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电影

(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电影。电影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定军》(1905年)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1931年)是第一步有声电影;《渔光曲》首次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电影《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成为国歌。(3)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4)改革开放后,电影走向一个辉煌时代。

电视

(1)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2)改革开放以,电视逐渐普及,使人民的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互联网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在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难点分析】

一、分析报刊、影视、互联网的特点、作用及其影响

报纸

影视

互联网

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最快捷的渠道。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

互联网集报纸、广播和电视三者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报纸除了具有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其特殊的效果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用户可以从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加主动、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化娱乐生活。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后,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化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积极方面:(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消极方面:(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二、近现代以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表现

第一次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显著变化。

第二次

辛亥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很大变化。

第三次

新中国

成立

新中国的建立,政府的强制运动。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消失。物质生活出现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第四次

改革开放

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环境日趋宽松。

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越小。

【学法导航】 1.前思考: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 2.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E-mail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的巨大变化。 3.以“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网上,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4.设计一张表格,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小资料】

袁牧之──隐身幕后的“电影天才”

袁牧之是30年代影坛上十分特殊的一个。他是优秀的演员,更是杰出的编导,他的戏剧表演更胜于电影,他有“千面人”之称,更被盛赞为“电影天才”,但袁牧之为人却十分低调,台前的风光他不留连,反而隐身幕后,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 1934年,袁牧之写出他的第一部电影剧本《桃李劫》,并由自己主演,此片成为“五四”以最优秀的影片之一。接着他又在《风云儿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个由沉沦到觉醒、最后走上抗战前线的青年辛白华。同年10月,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1937年,袁牧之编导了以上海社会底层的生活为题材的影片《马路天使》,轰动整个影坛,被誉为“中国影坛上的一朵奇葩”。 这也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1938年秋,在成功出演《八百壮士》之后,袁牧之从武汉辗转到达延安,同行的是陈波儿、他的搭档吴印咸以及荷兰导演伊思留下的一台35毫米摄影机。就是这些被袁牧之带到根据地的人和机器,成就了人民电影事业的开端。1946年,结为伉俪的陈波儿与袁牧之双双赴东北组建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 1935年,田汉写出《风云儿女》的时候,已经是位标准的左翼进步作家了。他与一批左翼的进步的新学作家、评论家一起,用剧本和评论等形式推动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还在实践中大显身手,为《三个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等进步电影编剧,为《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等电影的主题曲写了词。正是这些电影,让田汉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热点追踪】

首届中国互联网信用与安全服务论坛举行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诚信推进联盟、中国互联网信用评价中心联合主办“首届中国互联网信用与安全服务高峰论坛暨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诚信联盟年会”将于2011年4月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本次高峰论坛将由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领导,电子商务、团购、网络安全服务厂商、微博和安全浏览器等知名企业领导,风险投资机构,网民和媒体共同参与;将邀请业内知名企业介绍其各自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诚信问题及解决方案,展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分享商业模式、业务运营、创新营销和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 据介绍,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诚信联盟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工信部、商务部指导下,由百度、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和凤凰网等六家单位于2009年发起成立的国内首家网络诚信联盟。联盟成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009首届中国网络诚信推进论坛”、“2010中国B2C电子商务峰会”和“2010中国团购网站诚信建设峰会”等围绕网络诚信和企业信用主题的高峰论坛,这些高峰论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具规模、最为专业、最有影响力的标志性诚信品牌盛会。 【体验高考】 (2011?福建卷)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咸丰初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并未引起时人注意。电报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答案】A。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下一篇: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相关文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