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03-07 18:30
题: 1.1 环境概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 了解环境因素的组成及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 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 从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区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提高判断能力。
(2) 通过对生活地区环境的调查,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探究环境科学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2) 联系生活实际,从中感悟地理学习的有用性,学会关注身边的环境质量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环境的分类,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
学习难点:环境的因素。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导学案的导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知识链接与学习过程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________和物质条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________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③________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________、土壤环境、⑤____________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________环境,如⑦________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
(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____________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 的扩展而扩张
二、环境因素
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⑩________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____________的基本成分。
2.分类:环境因素又称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________、________、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________、科学技术、民风民俗、____________等。
三、环境质量
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________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________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3.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______质量、________环境质量等。
基础达标练
五、达标检测
考查点1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环境是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
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D.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
2.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社会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考查点2 环境因素
3.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要素的是( )
A.土地、岩石、矿物
B.社会、村落、动物园
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
D.阳光、空气、水
4.下列事物中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
A.科学技术 B.生物 C.生产力 D.足球场
考查点3 环境质量
5.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原因 B.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C.人为原因 D.大力植树种草
6.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
A.地震、火爆发
B.煤炭资的滥采乱挖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
方法技巧练
如何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
7.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一 在云南省的哀牢中,一层层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人民群众遭受着多重压迫和剥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在哈尼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了哪些不利影响?
(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
方法技巧 分析一个环境中的要素要从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某地区自然环境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思考;人类的生活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娱等方面,因此,分析某地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应主要分析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等领域的影响。
六、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