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01-29 12:08
2013年高三备考语“好题速递”(21)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进行赏析。(5分)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 梁广,善画海棠的画家。
这是一首咏物诗.试分析“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两句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的字,回答问题。(21分)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酞郁,含英咀华。作为,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前!夫大木为①?,细木为②桷,③??侏儒,④???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苓也。”
注释:①?(áng):屋梁:②桷(jué):屋椽。③?栌(bó lú):斗?,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侏(zhū)儒:梁上短柱。④?(wēi):门枢臼。?(niè):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diàn):门闩之类。楔(xiē):门两旁长木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称 称:相当、相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占小善者率以录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B.①冬暖而儿号寒 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C.①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②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D.①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②惟弈秋之为听
3.下列各项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C.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作者认为这种局面是因为自己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造成的。
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4.第二段中,“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5.翻译下面句子。(9分)
①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良。
译:
②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译:
③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译:
三、阅读下面的字,回答问题。(17分)
路 亭
柯灵
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②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
③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
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
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
色湖光,四时佳兴。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
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
1.如何理解第③段中“(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一句的含义?(4分)
答:
2.第一段说“通都大邑,行路更难”,其原因是什么?在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
3.请概括②—⑥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路亭?(3分)
答:
4.作者深望用最美的笔墨描述路亭,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备用题(学生在考试时可以不做,老师在讲评时讲析)
1.联系全,解释路亭有怎样的“风貌”和“品质”。
答:
2.第④⑤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
3.在详细写了路亭的特点和作用后,为什么还要写“离我老家不远”的两个路亭?
答: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进行赏析。(5分)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 梁广,善画海棠的画家。
这是一首咏物诗.试分析“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两句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答:诗人从侧面烘托(或答,侧面描写,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由对面写的旁衬手法等)海棠花的美丽和风韵,(点明手法,1分)由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懒于梳妆,善画海边棠的画家梁广面对海棠的娇美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海棠花的美丽和风韵可谓”不著一字,尽显风流”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如此写,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作用,2分)
诗歌鉴赏:
在大自然的百花园里,海棠花素以娇美著称。春风仿佛着意吹一种非凡鲜艳的颜色染红她,妆扮她。难怪惹得诗人郑谷为之销魂,禁不住要携酒对赏,赋诗称赞了。
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此时此刻,诗人惊奇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诗情画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漂亮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漂亮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末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由对面写的旁衬手法。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前人谓“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房《唐才子传》卷九)正道出此诗的艺术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字,回答问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拔去凶邪,登崇?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注释】〔1〕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2〕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毕:全部。张:指建立、确立。〔3〕?:通“俊”。〔4〕率:都。庸:用。〔5〕爬:爬梳,整理。抉(jué):选择。〔6〕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
【译】国子先生清晨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提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排异端,攘斥佛老〔10〕;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酞郁,含英咀华。作为,其书满家〔13〕。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14〕。先生之于,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跋前?后,动辄得咎〔16〕。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
【注释】〔7〕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汉书•艺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著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著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8〕纂:编集。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著作。〔9〕膏油: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恒:经常。兀(wù)兀:辛勤不懈的样子。穷:终、尽。〔10〕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焦循补疏:“异端者,各为一端,彼此互异。”攘(rǎng):排除。老:老子,道家的创始人,这里借指道家。〔11〕苴(jū):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罅(xià):裂缝。皇:大。幽:深。眇:微小。〔12〕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13〕英、华:都是花的意思,这里指中的精华。〔14〕姚:姒(sì):相传虞舜姓姚,夏禹姓姒。周诰:《尚书•周书》中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诰是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告。殷《盘》、《尚书》的《商诰》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佶屈:屈曲。聱牙:形容不顺口。《春秋》:鲁国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删定,叙述简约而精确,往往一个字中寓有褒贬(表扬和批评)的意思。《左氏》: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鲁史官左丘明作,是解释《春秋》的著作,其铺叙详赡,富有采,颇有夸张之处。《易》:《易经》,古代占卜用书,相传周人所撰。通过八卦的变化推算自然和人事规律。《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西周及春秋前期诗歌三百零五篇。逮:及、到。《庄》:《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庄周的著作。《骚》:《离骚》。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长诗。太史:指汉代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也称太史公,著《史记》。子云:汉代学家杨雄,字子云。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15〕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16〕跋(bá):踩。?(zhì):绊。语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其尾。”意思说,狼向前走就踩着颔下的悬肉(胡),后退就绊倒在尾巴上。形容进退都有困难。辄:常常。〔17〕窜:窜逐,贬谪。南夷: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授四门博士,次年转监察御史,冬,上书论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连州阳令。阳在今广东,故称南夷。〔18〕三年博士:韩愈在宪宗元和元年(806)六月至四年任国子博士。一说“三年”当作“三为”。韩愈此为第三次博士时所作(元和七年二月至八年三月)。冗(rǒng):闲散。见:通“现”。表现,显露。〔19〕几时:不时,不一定什么时候,也即随时。〔20〕为:语助词,表示疑问、反诘。
【译】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先生口里就没有停止过吟诵六经之,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记事的一定给它提出主要内容,立论的一定勾划出它的奥妙之处。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勤奋了吧。抵制排除那些异端邪说,驱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学说,补充完善儒学理论上的缺陷与不足,阐发光大其深奥隐微的意义,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还要特别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向东海排去,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先生对于儒家学说,可以说是立了功劳的吧。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菁华,写起,一屋子堆得满满的。上取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的博大无垠啊,周诰、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春秋》是多么的谨严,《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易经》奇异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又华美。下及《庄子》、《离骚》、太史公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它们虽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这一点却都是一样的。先生对于,可以说是造诣精深博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先生少年就知道好学,敢作敢为,长大以后,通晓礼义,行为得体。先生对于做人,可以说是很成熟的了吧。可是呢,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你就同狼一样,往前走会踩住自己的颔肉,往后退又要绊着自己的尾巴,一举一动都会招过错。当了一段时间的御史,又被贬逐到边远的南方。当了三年的博士,懒懒散散,也没表现出什么政绩。你的运气就像与你有仇似的,早晚总要碰得一败涂地的。冬天天气暖和,你的孩子还要叫冷;年岁本富饶,你的妻子还要喊饿。头发也光了,牙齿也缺了,你就是死了,又于事何补呢?你不想一想这些,还要教训人,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曰:“吁,子前〔21〕!夫大木为?,细木为桷,?栌侏儒,???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2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26〕。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3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苓也〔31〕。
【注释】〔21〕吁(xū):叹词。〔22〕?(áng):屋梁:桷(jué):屋椽。?栌(bó lú):斗?,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侏(zhū)儒:梁上短柱。?(wēi):门枢臼。?(niè聂):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diàn):门闩之类。楔(xiē):门两旁长木柱。〔23〕玉札:地榆。丹砂:朱砂。赤箭:天麻。青兰:龙兰。以上四种都是名贵药材。牛溲:牛尿,一说为车前草。马勃:马屁菌。以上两种及“败鼓之皮”都是贱价药材。〔24〕纡(yū)馀:委婉从容的样子。妍:美。卓荦(luò):突出,超群出众。校(jiào):比较。〔25〕孟轲好辩:《孟子•滕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辙(zhé):车轮痕迹。〔26〕荀卿:即荀况,战国后期时儒家大师,时人尊称为卿。曾在齐国做祭酒,被人谗毁,逃到楚国。楚国春申君任他做兰陵(今东枣庄)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废,死在兰陵,著有《荀子》。〔27〕离、绝:都是超越的意思。伦、类:都是“类”的意思,指一般人。〔28〕繇:通“由”。〔29〕靡:浪费,消耗。廪(lǐn):粮仓。〔30〕踵(zhǒng):脚后跟,这里是跟随的意思。促促:拘谨局促的样子。窥:从小孔、缝隙或隐僻处察看。陈编:古旧的书籍。〔31〕财贿:财物,这里指俸禄。班资:等级、资格。亡:通“无”。庳(bēi):通“卑”,低。前人:指职位在自己前列的人。瑕(xiá):玉石上的斑点。疵(cī):病。瑕疵,比喻人的缺点。如上所说“不公”、“不明”。?(yì):小木桩。楹(yíng):柱子。訾(zǐ紫):毁谤非议。昌阳:昌蒲。药材名,相传久服可以长寿。?(xī)苓:又名猪苓,利尿药。这句意思说: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应计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该埋怨主管官员的任使有什么问题。
【译】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啊!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牛尿、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材,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乎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岂不是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商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或非议医师为什么用有轻身明目效用的昌蒲而不用有排泻作用的猪苓去使人延年了!
注释:①?(áng):屋梁:②桷(jué):屋椽。③?栌(bó lú):斗?,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侏(zhū)儒:梁上短柱。④?(wēi):门枢臼。?(niè):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diàn):门闩之类。楔(xiē):门两旁长木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称 称:相当、相称
(捐:舍弃,抛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3分)
A.①占小善者率以录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B.①冬暖而儿号寒 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C.①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②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D.①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②惟弈秋之为听
(C,介词,在。A,凭借;把 B,表转折;表修饰 D,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下列各项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全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C.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作者认为这种局面是因为自己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造成的。
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C,原因分析错。作者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4.第二段中,“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从治学之勤恳、对于儒学的功绩、的境界、为人的成功等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高度评价。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作者大材小用的处境,含蓄但是却有力地指斥有司之不明。
5.翻译下面句子。(9分)
①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良。
译: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
②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译:记事的一定给它提出主要内容,立论的一定勾划出它的奥妙之处。
③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译: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
三、阅读下面的字,回答问题。(17分)
路 亭
柯灵
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②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
③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
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
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
色湖光,四时佳兴。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
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
1.如何理解第③段中“(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一句的含义?(4分)
答:路亭能使生理和心理压力很大的人,身心暂时有个着落(2分);路亭能让人的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2分)
[答题指津]这一句话是对路亭作用的形象说明。下面两段字即是对其作用的具体描述,所以只要认真分析下面两段中对路亭作用描述的句子即可。
2.第一段说“通都大邑,行路更难”,其原因是什么?在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人多,紧张疲劳;走累了,没休息的地方。(2分)引出下对路亭的回忆,(2分)并与乡下有路亭供休息进行对比。(2分)
[答题指津]“通都大邑,行路更难”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内容即是对其的解说,所以答案只要稍加概括即可。对句子作用的解答,不仅要从内容的角度去思考,还要从结构、表达技巧以及出现位置的角度去思考。
3.请概括②—⑥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路亭?(3分)
答:从路亭的外形、作用、布局三个方面。
[答题指津]本题考查的是对段落内容的概括。首先要对四个自然段分层,然后概括每层大意。第二段讲的是路亭的外形,第三至第五段讲的是路亭的作用,第六段讲的是路亭的布局。
4.作者深望用最美的笔墨描述路亭,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对路亭特殊的风貌和品质的赞美;对路亭的深切怀念;在物质明突飞猛进的现代,对关怀人们身心的呼吁。(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答题指津]考查作者情感涉及对主旨的把握。首先要抓住能直接表达情感的重要词句,如“深望”“最美”“(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等,由此不难得出“赞美”与“怀念”的情感。然后要结合第一段对现代社会的描述,通过现代社会“行路难”与将要逝去的路亭予人好处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作者对“关怀人们身心的呼吁”。
备用题(学生在考试时可以不做,老师在讲评时讲析)
1.联系全,解释路亭有怎样的“风貌”和“品质”。
答:风貌:建筑简陋、地处往要路、小如斗室。 品质:使奔波忙碌的人舒解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为过路人遮风避雨,为流浪人提供投宿之所,点缀单调的原野。
2.第④⑤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这两段写的是农人奔波忙碌的辛劳和在路亭得以小憩后的快意,突出了路亭的作用;具体阐释了“(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的含义。
3.在详细写了路亭的特点和作用后,为什么还要写“离我老家不远”的两个路亭?
答: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进一步突出路亭的风貌特点;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和见闻证明路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