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江宁区2015届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卷(带解析新人教)

逍遥学能  2016-02-11 08:42

京市江宁区2015届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卷(带解析新人教)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 B. 石蜡熔化
  C. 用粮食为原料酿酒 D. 用研杵研碎胆矾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粮食为原料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研杵研碎胆矾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B. 
液体的量取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液体药品的取用,注意试剂瓶盖的放置、标签的位置;
B、量筒的使用:注意视线与液面的关系;
C、酒精灯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
解答: 解:A、液体药品的取用时,试剂瓶盖要倒放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操作正确;
B、量筒的使用时,量筒放在桌面上,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C、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应竖直向下且不能伸入试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胶头滴管污染,进而污染药品污染.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以及量筒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
 
3.(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对防治PM2.5的形成不利的是(  )
  A. 建筑工地经常洒水降尘
  B. 农村露天焚烧秸秆
  C. 室内提倡不吸或少吸烟(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
  D. 加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建筑工地经常洒水会减少尘土分析;
B、根据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分析;
C、提倡不吸或少吸烟,可以减少香烟烟雾颗粒分析;
D、根据工业废气和汽车排放尾气的成分分析.
解答: 解:A、建筑工地经常洒水会减少尘土,从而减少空气中PM2.5,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露天焚秸秆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B符合符合题意;
C、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可以减少香烟烟雾颗粒,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和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2分)液晶电视制造过程会用到的三氟化氮(NF3)中氮元素为+3价,则氟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 B. ?1 C. 0 D. +1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氟化氮(NF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氮元素为+3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3x=0,则x=?1价.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2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图是(  )
  A.   B.   C.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分类.
分析: 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首先应为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且该分子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符合以上条件的图示的物质是化合物.
解答: 解: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A正确;
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四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B不正确;
C、图中四个个分子中,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两个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三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正确;
D、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7.(2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金刚石 C. 氯化钠 D. 铁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元素的信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0
  C. 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 g D. 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锰,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没有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则原子的质子数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9.(2分)在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常使用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隙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说明气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了搜救犬的鼻孔.
解答: 解:A、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分子很小无关,此项错误.
B、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此项错误
C、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此项正确.
D、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是因为分子的运动,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性质能解释一些宏观现象,宏观的现象能证明粒子的性质.闻到气味就是因为粒子的运动,和其他性质无关.
 
10.(2分)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对某一化学式表示意义的描述,该化学式可能是(  )
  A. CO B. O3 C. KClO3 D. H2O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A、CO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故错;
B、O3由同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对;
C、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故错;
D、H2O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故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某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5,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2分)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其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B. 该原子属于氢元素
  C.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D.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B、根据元素的定义和氢元素的原子序数判断.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计算.
解答: 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核电荷数为1,所以错误.
B、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氢原子的质子数均为1,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为氢元素,所以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核外电子数为1,所以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即1+2=3,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13.(2分)(2013•天津)现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 C和4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 1:1 B. 2:1 C. 4:1 D. 5: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
解答: 解: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2g=5:1.
故选D.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
 
14.(2分)据报道,“毒淀粉”是在淀粉中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马来酸(C4H4O4).马来酸是无色晶体,能溶于水.下列关于马来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4H4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
  B. 马来酸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1
  C. 马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5%的马来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马来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D、5%的马来酸溶液中含有95%的水,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9%,则马来酸溶液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5%×88.9%=84.5%,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C4H4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4+16×4=116,故选项说法错误.
B、马来酸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4:4:4=1:1: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马来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4=48,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4,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4=64,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5%的马来酸溶液中含有95%的水,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9%,马来酸溶液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5%×88.9%=84.5%,马来酸中还含有氧元素,故5%的马来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2.7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分)(2014•临沂)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 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解答: 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16g?8g):(32g?4g)=2:7,错误;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32g?4g):(24g?4g)=7:5,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5分)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
(1)2个氢原子 2H ;
(2)4个硫酸根离子 4SO42? ;
(3)氯化钙 CaCl2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H2O ;
(5)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2O3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SO42?.
(3)在氯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故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2;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表示为:H2O;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故可表示为: 2O3;
故答案为:(1)2H  (2)4SO42?(3)CaCl2    (4)H2O    (5) 2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5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二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金属 元素过渡到 非金属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3)写出一个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阳离子 Na+(或Mg2+、Al3+)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进行解答;
(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等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在第二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3)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Na+、Mg2+、Al3+.
故填:(1)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金属;非金属;
(3)Na+(或Mg2+、Al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18.(6分)(2013•厦门)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 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
(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
(3)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分子结构不同 .

考点: 水的净化;蒸发与蒸馏操作;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以及蒸馏得到的水为纯净物进行解答;
(2)根据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正极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分析;
(3)根据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以及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作用(吸附水中有色、有味的物质);蒸馏得到的水为纯净物而图1装置单独处理后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所以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2)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正极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A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双氧水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故答案为:(1)吸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2)2H2O 2H2↑+O2↑;氧气.
(3)2H2O2 2H2O+O2↑;分子结构不同.
点评: 本题为涉及水的电解、净化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题目难点不大但涉及面较广,耐心审题、沉着作答.
 
19.(10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 ② 集气瓶 ;
(2)小明同学选择C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E (填字母),写出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在该反应中MnO2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3)小华同学想用高锰酸钾为原料来制取一瓶较纯净氧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D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利用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3)根据高锰酸钾为原料来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4)根据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是固液常温型解答.
解答: 解: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知道是试管 酒精灯;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是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难用于水所选用的收集装置为D或E.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只能选E,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  2KCl+3O2↑,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可以重复使用;
(3)高锰酸钾为原料来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故选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4)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是固液常温型,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故选A,不易溶于水,说明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1)①试管   ②集气瓶
(2)E       2KClO3  2KCl+3O2↑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C     D    2KMnO4 K2MnO4+MnO2+O2↑
(4)A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通过回答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0.(3分)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个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测定出了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在瓶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2)乙同学:用硫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倒吸入水,其原因是 硫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硫气体,瓶内气压不变 .
(3)丙同学:将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看到水会流入 A和B 瓶(填“A”或“B”或“A和B”)中.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根据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分析;
(3)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产物及装置的特点分析现象.
解答: 解:(1)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硫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倒吸入水,其原因是:硫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硫气体,瓶内气压不变.
(3)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A瓶内压强减小;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B瓶内的压强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压强相等,都比原先压强小,所以打开弹簧夹时A和B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故答为:(1)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硫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硫气体,瓶内气压不变;(3)A和B.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注意事项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红磷和硫燃烧生成物的性质、观察出装置的特点.
 
21.(9分)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1)在干旱地区,有时需要取浑浊的坑水或打井取水作生活用水.
①村民将浑浊的坑水用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石英沙起 过滤 作用;这种分离过程属于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家庭中可用 肥皂水   来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 煮沸 方法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③图2为实验室的过滤装置,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仪器A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 引流 .
某同学用改正后的正确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发现实验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请你找出可能的原因(写一条) 滤纸破损或液体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先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再进行消毒.X是一种常见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是 ClO2 .
(3)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ABD ( 请选填字母序号).
A.洗脸、刷牙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
C.将生活废水排入河流           D.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考点: 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小卵石和石英砂阻止大颗粒不溶性固体通过,能起到过滤的作用;家庭中可用肥皂水来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3)根据爱护水资源从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进行解答.
解答: 解:(1)①小卵石和石英砂阻止大颗粒不溶性固体通过,能起到过滤的作用;这种分离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家庭中可用肥皂水来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③图2为实验室的过滤装置,其中的一处错误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仪器A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改正后的正确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发现实验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滤纸破损或液体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ClO2?2NaCl+2X,可知反应前的Cl2与2NaClO2共含Cl、Na、O三种原子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2、4,而反应后中只含有2个Na原子与2个Cl原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判断2个X分子中应含有2个Cl原子、2个O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O2;
(3)A.洗脸、刷牙时随时关闭水龙头,能节约用水,故正确;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属于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故正确;
C.将生活废水排入河流,会污染水资源,故错误;D.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故正确.
故答案为:
(1)①过滤;物理变化;
②肥皂水;煮沸;
③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引流;滤纸破损或液体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ClO2;
(3)A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2.(5分)某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1)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中含有 4 种元素,其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28 .
(2)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30 .
(3)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3% .
(4)每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55.8 mg.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 标签图示型.
分析: (1)根据葡萄糖酸钙化学式的含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葡萄糖酸钙是由钙、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6×7×2)=5:28.
(2)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1+16×7)×2+40=430.
(3)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9.3%.
(4)每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600mg×9.3%=55.8mg.
故答案为:(1)4;5:28;(2)430;(3)9.3%;(4)55.8.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7分)某工厂需要32kg氧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同时可以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欲正确解答本题,需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通过计算得出所需物质的质量.
解答: 解:设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可制氢气的质量是y;
2H2O  2H2↑+O2↑
36         4    32
 x         y    32kg
∴ ,
解之得:x=36kg,y=4kg
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是36kg;  可制氢气的质量是4kg.
点评: 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解答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完整性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5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题(带答案)
下一篇:初三上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测试题(新人教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京市江宁区2015届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卷(带解析新人教)】相关文章
【京市江宁区2015届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卷(带解析新人教)】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