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教育 优化数学教学

逍遥学能  2016-01-17 10:31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讲解与指导,还要时时处处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运用情感因素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做到以情促教,提高教学效果。

  一、增加感情投入以情治教,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我一直努力去当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并且要求自己在上课时做到“三多一少”:脸上微笑多一点,眼里赏识多一点,鼓励表扬多说点,批评的话少说点。我坚信:和缓温婉的语气、协调自然的表情、信任的眼神、充满鼓励的注视、点头和微笑以及洒脱自如的手势等这些体态语言和关怀性动作,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都是传递情感的渠道,并且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留心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采用多种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小故事及数学活动课,努力使课堂氛围更富有情境性,以积极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当然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要靠细水长流。所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要靠教师不断督促、指导和鼓励。

  二、注重情感交融,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教师应注重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的种种情感,教师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如:在数学课堂上小组的讨论交流,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情感交融的一种方法。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一般由6人组成,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小组长们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不能讲解过多和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想法引导,让学生自己作出接近正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达到相互学习,团结协助。然后进行组际交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教材内容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然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如:在进行《有理数运算》一章的复习总结时提出了“有理数有那些运算?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你能进行归纳和总结吗?”通过引导和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尽情的交流各自的看法,而且在情感交融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通过情感迁移,达到寓教于乐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怎样突破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障碍
下一篇:一个等边三角形 看中澳数学课差异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注重情感教育 优化数学教学】相关文章
【注重情感教育 优化数学教学】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