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2-26 09:33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分析、创新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分析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我就对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大脑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学生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探究首先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白纸上随意画出四边形,然后用量角器度量其内角和。全班学生按小组开始自己的尝试性探索活动,学生们的活动在我的想象下进行,但是他们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之外。各小组望着自己得出的数据:有的是361°,有的是360°,有的是359°,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这时教师着重指出:虽然每个人将自己画出的四边形的四个角加起来后结果不一样,但它们却为什么这么接近呢?一席话激起学生们探究的兴趣。
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
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从“折纸问题”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2?,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学生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时的厚度就显得很为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乘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把思维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进行“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时,教材给出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我设置问题情境: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在独立未果的情况下,教师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播,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然后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直线,此时,课本上的三线八角基本图形跃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同学剪下了一个角,把他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它们是否重合,用来验证这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轻松松的学到了知识。
四、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开放问题教学顺应了课改“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一方面,数学开放试题教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的办法或策略。
举例: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只看到如下字样:“A、B两地相距150米,一辆汽车以50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另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B地出发,”(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解答。本题结论没有给出,从而蕴涵了多种可能,同学们可根据条件推出不同的结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的是教师“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是综合能力提高的保证。因此,数学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问题的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辩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是学生思考的机会。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就要多置疑设问,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迸发出一朵朵耀眼的火花。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秘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