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象征体的内在意蕴-《白杨礼赞》助读

逍遥学能  2015-11-24 13:09

  作者:田利群

  指津?提要

  课文运用象征手法来赞美北方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那种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茅盾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设置了一条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写了三个方面内容。先通过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的不平凡,接着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不平凡,再写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精神),突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

  阅读时还要关注对比手法的运用和语言表达上的质朴感。

  拓展?提升

  荒漠中的苇(节选)

  王剑冰

  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1.“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加点的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3.作者写苇,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1433

  【第9期《把握象征体的内在意蕴》参考答案】1.原意是指“起伏”,这里指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2.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3.象征手法。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力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语文多读书是“进补”关键
下一篇:巧记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把握象征体的内在意蕴-《白杨礼赞》助读】相关文章
【把握象征体的内在意蕴-《白杨礼赞》助读】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