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维农山庄的主人

逍遥学能  2015-11-19 13:30



“维农山庄的主人” :


(1)童年
1732年2月22日,华盛顿出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他的祖先是英国人,1657年移民到弗吉尼亚。华盛顿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农庄里度过的。父亲威严而有学识,母亲则性格刚烈又有些固执。他们在待人接物、做人美德方面对华盛顿严格要求,从而培养起华盛顿诚实、勇敢、理性又善于冒险等优秀品质。华盛顿很难称得上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孩子,然而,刻苦勤奋以及对于数学和历史的浓厚兴趣弥补了他的不足,从而使他最终能够出类拔萃。
(2)少年
华盛顿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由异母哥哥劳伦斯抚养。劳伦斯是弗吉尼亚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担任在西部进行殖民开发和土地投机贸易的俄亥俄公司的经理,他使华盛顿能够获得一份为英国殖民当局搞土地测量的工作。此后,华盛顿几乎走遍了整个弗吉尼亚。艰苦的野外生活,既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使他学会了与印第安人交往。
(3)青年
1752年劳伦斯去世,华盛顿继承了他的山庄即维农山庄,以后又由于与一位富孀结婚,使得财产大增,到30岁时就经营着一个较大的种植园。在这前后,他加入英国殖民者组织的弗吉尼亚民团,并参加过七年战争。战争开始时,华盛顿接受英军布雷多克将军的邀请,充当上校副官。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不善于丛林作战的英国正规军被与法军结盟的印第安人打垮,华盛顿主张由他率地方部队进入林间游击,遭到布雷多克拒绝。后来,部队死伤惨重,布雷多克受重伤死去。华盛顿英勇作战但毫发无损,率领残部突围而出。在同胞们的心目中,华盛顿成为败绩中的英雄,他的大名飞出弗吉尼亚的疆界,传遍了整个大陆。但由于对为英国殖民者作战的前景感到失望,他还是回到了维农山庄,做农庄的主人。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

人物简介:


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首任总统。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殖民地军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领导独立战争:


(1)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763年,英国在七年战争中获胜,结束了与法国一百多年来在北美大陆的争霸战争。但同时英国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沉重的财政负担,英国对其在北美的殖民地课以重税,先后颁布了“印花税法案”、“唐恩森德法案”等,严重侵犯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导致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773年波士顿人民反对征收茶税,把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倒入海中,造成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手段进行压制,激起北美人民更强烈的反抗,各地纷纷以人力、物力支援波士顿人民。为了协调各殖民地的行动,弗吉尼亚议会呼吁召开由各殖民地代表参加的会议,共同“商讨各殖民地不幸的现状”,这一建议立即得到热烈响应。
(2)表现:
①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华盛顿参加到反英斗争中来,他宣布:“我要招募1000名士兵,由我自己出钱供应,带头前去援救波士顿”,他的这一行动得到许多人支持。1774年9月,各殖民地代表(佐治亚地区缺席)在费城举行第一届大陆会议,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州的代表,身着戎装出席会议,以示武力反抗英国压迫的决心。会议虽然没有提出“独立”的问题,主要讨论了再次向英王请愿,但在华盛顿的大力推动下,会议通过了不惜以武力抵抗为最后手段的决议。
②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枪声打响,北美独立战争开始。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在波士顿附近剑桥地方的一棵山榆树下,挥剑宣誓就职。从此,他的命运就与整个北美人民的命运牢牢连在一起。
③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这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④1776年初,华盛顿首次率军主动大规模进攻英军,在得到一些重型大炮之后,围困驻守波士顿的英军一月有余,英军被迫撤离,大陆军取得重大胜利。战场上的胜利推进了北美独立进程,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⑤大陆军在保卫纽约的几次战斗中失利,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又大大鼓舞了各地的爱国者。
⑥萨拉托加战役之后,美国取得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帮助,加速了胜利的进程。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向美军投降,这是华盛顿戎马生涯最辉煌的时刻,也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的结束。
⑦1783年1月美英签订和约,英国承认其为自由、民主、独立的国家。4月17日,华盛顿接到大陆会议关于停战的指示;19日,在来克星顿战役的纪念日,美国独立战争的第八周年,华盛顿向士兵宣布战争胜利结束。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华盛顿主持制宪(1787年宪法)




主持制宪:


(1)背景:
①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的威望如日中天,一些人准备将他推向国王的宝座。华盛顿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此严词拒绝。他郑重交还大陆军总司令任命书,告别昔日的部下,回乡务农。
②独立战争是胜利了,但创立一个完善的合众国是何等的艰辛!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确定美国是一个邦联政府,但这个政府对内无权干涉各州内政,对外既无能力保障美国商人在海外的经营权益,也不能保证本国边疆安全;加之1786年出现的谢司起义,使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华盛顿也为邦联政府的软弱无能担忧,主张修改《邦联条例》,建立强有力的政府。
(2)时间:
1787年5月,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华盛顿被推选为会议主席。
(3)结果:
会议上利益不同、观点各异的12个州55名代表争论激烈,华盛顿以自己的克制态度、威望和组织才能使会议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联邦宪法》,以取代《邦联条例》。《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是由至高无上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组成的全国政府”,国家元首是总统,实行三权分立等。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它对内有利于全国市场的形成,对外则有能力保卫国家的安全。1788年夏,宪法最终获得通过。华盛顿再次踏上归程。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华盛顿首任总统



首任总统:


(1)就职
1789年2月,根据新宪法的规定,美国举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成为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这位开国元勋成为第一任美国总统,他再一次离开维农山庄,来到纽约。4月30日,在纽约市的联邦大厦,华盛顿宣誓就职。他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惟一没有在华盛顿白宫居住的总统。
(2)第一届任期
当选总统后,华盛顿把自己的感觉描绘成“像是走向刑场的囚犯”。因为他当总统,一是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要自己创造,二是新诞生的美国面临重重困难。在内政外交头绪纷繁的情况下,华盛顿显示出了他对国家大事所具有的卓越的领导能力。首先,他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任命不同政治倾向的著名人物来担任领导职务,以便在内阁中保持势力均衡。其次,在财政上,他采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建议,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在外交上,他努力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以保证国家和平。他还创立了总统否决制。身为首任总统,华盛顿恰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力,既维护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又在各方面完善了总统制。 当第一届任期将满时,为打消民众对产生君主制的疑虑,华盛顿意欲引退,但他的政绩和民意使他在1793年2月再一次以全票通过当选总统,这在美国历任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
(3)第二届任期
1793年3月,华盛顿第二次在费城宣誓就任总统,当时的仪式极其简单,他的就职演说只有短短135字,为历来美国总统演说中最短的。华盛顿怀着忧郁的心情,以寥寥数语讲述了职责和惩处之类的话便宣了誓,然后,立即尽快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回到了总统官邸。此刻,华盛顿面临的是一个相互攻击不断的内阁和正在形成的党派。外部国际形势复杂,刚独立不久的美国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华盛顿表现得出奇的冷静。除巩固第一届任期的成果外,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他坚信美国应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中立,这一主张得到了大部分美国人的赞同。1793年4月22日,华盛顿正式签署“中立宣言”,声明:“美国的职责和利益要求他们应该真诚地、善意地采取并力求对所有的参战国都持友好而公正的态度。”当时“中立宣言”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指责华盛顿放弃了对自己第一个盟国──法国的承诺。然而,这个宣言却使美国避免了去打一场几乎没有准备、也没有多大意义的战争。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用武力打开西部通道,华盛顿还批准了有关西部土地的法令,这些法令确立了西部土地开发模式,极大地推进了西部的开发。到第二届任期结束时,华盛顿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4)引退
当第二届任期将满之时,美国朝野绝大多数人要求他再次竞选连任,但紧张的政治生活,使华盛顿感到身心交瘁,他决定不谋求第三次担任总统。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在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辞”。在告别辞中,他承认可能做错了一些事,请求同胞的原谅。他告诫大家,要维护联邦的统一,尊重宪法和各项法律,摒弃党派偏见,弘扬宗教和道德。他反对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提出“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扑不破的政策”。华盛顿认为美国对外国应不偏不倚,同他们建立贸易关系,而不建立政治关系。这一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长时期内为美国历任统治者所遵循和发展。华盛顿的这些告诫对美国的政治生活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而华盛顿不当终身总统,这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1797年3月4日,华盛顿把权力传给继任者约翰?亚当斯,自此息身政坛,归隐田园,专心致志于他的家庭生活和种植园的管理工作。他的最后几年是在川流不息地接待访问者以及陪伴家人中度过的。
(5)病逝
1799年12月12日,华盛顿骑马外出遭遇风寒,回家后卧床不起。一向豁达的他保持固有的沉着与冷静,给亲人留下遗嘱,指示家属释放农庄所有奴隶。两天后,这位美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在卸任两年零九个月后逝世,享年67岁。按照遗嘱,华盛顿被葬在维农山庄。后来,这里建立了华盛顿纪念馆,成为一个历史胜地。 华盛顿逝世后,举国哀悼,一连数月,全国都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拿破仑下令在法国举行一周的悼念,昔日的敌人英国也为他鸣炮志哀。
(6)评价
伟人逝去了,但他毕生奋斗、培植、呵护的美利坚合众国稳定了,他所建立的民主、自由、独立的国家理念从此深入人心。华盛顿的一生,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他的精神与他所确立的原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正如他昔日的部下亨利?李所说:“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孙中山图谋救国

人物简介: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翠亨村(今广东中山),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其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之后转化成为后世常用的“孙中山”惯称。曾任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亦为三民主义思想的创建者。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从“医人”到“医国”原因:

①民族危机的刺激;
②受西式教育影响;
③国外生活求学经历。
孙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从“改良”到“革命”原因:

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



关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孙中山上书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上层统治集团的“虚实”,所以需要北上见李鸿章。其实他早已做好了颠覆清廷的准备。
第二种观点认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是因为他是当时识时务的要员,如果李鸿章接受上书,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都进行改革,那么也是挽救中国的一个方法。孙中山寻求的是一个改革的切入点。
第三种观点认为,孙中山在上书中提到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是很一般的改革要求,孙中山的思想是改良主义思想。
第四种观点认为,孙中山当时上书是既有革命思想又有改良思想。
第五种观点认为,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改造中国的一部分,但他对和平改革的认识太简单,不过上书是他革命思想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环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关汉卿、马致远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维农山庄的主人】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维农山庄的主人】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