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11-13 10:22
摘要:学生升入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尤其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在迅速成长,如果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已有的实际程度,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成绩就会迅速下降。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做到思维的连续性、一致性,做到承上启下,是教学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就中小学衔接做一些探讨。
你可能遇到的现象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生活中,将产生很大的分化,学困生增多,数学成绩下降,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上进心减弱;“学习力”不足,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淡落;不良风气的滋长影响更多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状分析
1.学习不适应:小学课程门类集中,内容简单。进入初中后,无论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法,与小学比起来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新的特点。要求初中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学习方法必须灵活多样。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不能立即适应这一学习环境,所以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而从开始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更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心理变化:由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较大变化。从心理上说,初一年龄正处在有意识记向意义识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时期,而部分学生对这两种转化开始不适应,若不能较快适应这两个转换,就渐渐跟不上教学要求。
解决策略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1.注意具体与抽象的衔接。数学通过直观教学给人以具体的印象,中学仍需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如学习“正数和负数”概念,通过学习比较熟悉的实例——零上和零下温度引导学生加以区别,进而引出负数这个概念。
2.注意讲与练的衔接。中学生在课堂上持久性不是很强,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讲与练的结合,以保持在一些课中比较旺盛的精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即使反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讲练方法、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类型上可分口练笔练,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3.注意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可以从数与计算这一类学习难度较低、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开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再者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同时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应式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度,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师亦生来生亦师”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里一部分是“死读书”学习方法以简单模仿死记硬背为主;另一部分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不注重挖掘课本功能,更多学生做题只求结果,忽视数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因此开始有意的让学生体会到小学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是不能适应的。坚持严格的常规训练,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这是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必要措施。
发挥功能,合作学习创设愉悦、自主的教学环境,学生将学的积极,学的主动,学的扎实,而且都能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感、思维的乐趣。①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积极思维,学会提问题开始。
引导学生提问,应从七年级开始。针对七年级学生敢说敢问的优点,慢慢渗透,学生便会逐步模仿。②成功的尝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尤其是这种表现得成功,受到老师的夸奖,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