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0-02-25 20:37
当我谈过“法界唯心”之后,我那位笃信佛教多年的顾问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称之)就问我:“你如何协助企业建立‘真诚团队’?”
我说:“和您们的做法差不多,只是,我经常以‘心灵疆界’技巧,让他们的‘共识’能在‘自性’以上层次。”
林兄继续问:“会用到‘核心转化’技巧吗?”
我说:“经常用到。”
林兄问:“你协助别人进行‘核心转化’,每次都能让对方体验到自己‘自性’以上层次的‘心灵经验’吗?”
我说:“那可不一定。”
林兄说:“你也有失手的时候啊?”
我严肃地说:“‘失手’?我不了解您所说的‘失手’是什么意思?以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只有对方受到伤害,我才认为是‘失手’。”
林兄说:“我是开玩笑的啦,我知道你一直非常重视个案的保护,不会造成对方的伤害,我是说,你有失败的经验吗?”
我问:“通常,我也不会用‘失败’这两个字,但是,如果您认为,不能让对方进入‘自性’以上层次,就叫‘失败’的话,那当然有啦。”
林兄好奇地问:“能举举例子吗?”
我说:“有一次,我在某大通讯公司的训练所,为他们内部员工解说‘心灵疆界’时,带一位学员作‘核心转化’演练,我花了好几十分钟,结果,他还是没办法进入‘自性’以上层次领域。”
林兄说:“为什么?”
我说:“他非常习惯于‘智性思考’,也就是我所说的‘概念活动’。‘自性’以上层次,已经不是语言、文字、思考、理解、想象所能到达。”
林兄似有所感,却又一言不发,我不禁好奇地问他:“您好像有什么话要说,是吧?”
林兄说:“对你所谈的,我很感兴趣,也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我觉得我们话题一直在扩散,显得有些散乱。”
我问:“怎么说?”
林兄说:“我们原先是想藉助于佛教的智慧,协助你所谈的‘心灵疆界’,看看有没有走偏方向?也探寻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我说:“谢谢您的提醒,我们确实扯得太远了。我们从谈佛教各个宗派的修行,谈到‘律宗’,‘律宗’还没谈完,又叉到‘心灵疆界’的基本精神,四个基本精神,我们才谈到两个--‘尊重精神’和‘亲和精神’,又谈到‘真诚团队’、‘法界唯心’。我们确实扯得太远了。”
林兄说:“我们随性而谈,本来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不过,也不能太发散。所以,我想等我们谈完了四个基本精神之后,我再谈我刚刚的想法。”
我和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称之)都点头说:“同意,同意。”
林兄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谈第三个精神了?”
我说:“第三个精神就是--‘相信’。”
这时,李兄又表现了他惊人的记忆力:“我记得,张兄说过:‘相信是开启未来世界大门的宝杖。’、‘相信也是开启资源宝库的密钥。’。”
我说:“没错,没错,所以有人说:‘所有伟大的成就,都发生两次,一次是在成就实现时,一次是在成就者事前的心里。’。”
李兄又说:“你还说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信念,比如说:‘没有失败,只有回馈。’、‘相信任何问题都存在无限进步的可能和空间。’。这些信念都可以让我们更能面对障碍、面对难题、获致灵感。”
我说:“没错,没错。”
李兄又说:“你还说:‘人的反应、行为、人生,都朝自己所相信的方向发展。’。”
我说:“没错,所以我们需要常常检核自己的信念系统,不要让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信念储存在我们脑中。”
接着,我又补充说:“正确的‘信念’,才能开启‘深层心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