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5-07-22 12:36
问题1:越是临考,越是觉得复习什么都没有效果,头昏脑胀怎么办?
在大考临考之前虽然心理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有些考生甚至还会出现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头晕失眠等症状还是应该引起家长以及考生的注意,因为这是考生思想压力过大的表现。不通过减压,这些症状就不会消除,直接就会影响考生的复习备考的。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考生,在大考即将来临的时候,家长以及考生如何给考生减压是很重要的,一般我们认为因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实力,合理的期望。(这一点很难做到,但实际上很重要)
2.不不切实际的攀比,减小考生压力。
3.注意体育锻炼,每次十分钟,精神一整天。
3.注意休息,以及劳逸结合。
4.补充营养,以清淡为主,合理膳食,补足精神。
相信只有平和的心态,才会有高效的复习效率,才会有高昂的考试状态。
问题2:临考前对于数学学科知识层面的复习怎样进行最为有效?
相对高考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命题呈现三大鲜明特点:第一,中考、高考数学试题考查异常全面,必修部分所学的章节几乎都会在试题中得到体现,未开垦的章节凤毛麟角。第二,中考、高考数学试题对重点章节的考查又异常偏重偏难,从不回避。第三,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就是平时训练时所说的通法。以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命制的试题,其考查分值就可撑起整个数学考试满分的半壁江山。
所以,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差,那就多注重课本吧,把那些不讨熟悉的概念、公试、定理、公理以及他们的推导弄懂弄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在尝试做一做和书本后面的习题难度相当的题目吧。相信这样,坚持到考试之前,你的能力会有所提升的。
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好,那又该怎样营造数学的高分起点呢?其实,正是由于高考数学的不回避重点,所以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在保证一般出容易题的章节没有问题之后,考生应重点了解几类最主要的命题线索,把一些知识串起来,构成网络,也就是在常说的知识的交汇处下下功夫,这样把握命题者的考查重点,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让难题不再难。比如高中的《解析几何》部分:
曲线定义――轨迹方程――直线曲线综合――韦达定理――特殊结论。
问题3:几乎在每次数学考试中,都有因马虎,算错数,丢三落四等原因而导致数学成绩丢掉本不该丢掉的分值,请分析一下这样的现象。
这样的问题确实让考生犯难、但是一般很难克服。有人认为这样的失误都可以归结为是计算能力的问题。其实,谁也不能保证考试中所有的计算都不出现失误,所以因为计算所致的失误在高考数学中也可谓是偶然中的必然,只是或多或少的事。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是否严谨的习惯的问题,只能靠平时的训练中潜意识的克服,养成习惯。一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早的加以注意: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仅依赖于老师的讲授.因为对于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涉及到的思想方法等,需要独立思考才能达到.二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练习,主要是练速度、练方法、练准确、练规范,精力集中、字迹清秀、操作规范.三是要培养学生认真归纳总结、反思,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帮助增强学习的信心.四是培养学生高效听课、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高效听课就是课堂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非常积极的状态,主动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综合和创造,善于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与老师共同完成一节课的学习,才能收获该收获的东西,才能在各种解题方法中选取其中简洁的思维路径,取得问题的最佳解法,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五是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一遍算对”的良好运算习惯;养成纠错和小结的学习习惯;不断研究学情,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六是要对学生进行模拟限时的测试.每份模拟试卷要时易时难,以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情绪调节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当然书面表达能力的规范性也要引起注意。
问题4:中考、高考中可谓一分千金,临考前的一周就数学学科有没有那些值得特别注意的细节,如何应对?
根据以往的经验,许多考生在数学考试中会因为计算能力较差而吃亏,而计算能力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训练一下计算能力。怎样训练呢?考生可以找2-3套空白的用过的模拟考题目,拿过来重新再做一做,做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下数学计算中常做的化简、解方程、解不等式等过程,力求速度与准确。这样既可以不打击信心,又有侧重的得到了训练。经验表明,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问题5:数学的考试时间如何规划最为科学?尤其是难度特别大的压轴试题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就是人们常说的“先易后难”,但是什么样的题目是容易的,什么样的是难的考生在考试的时候是很难把握的,所以一般小题2-3分钟一题,大题一般8-10分钟一题,把握住这个原则,试题从头到尾一遍做结束之后如果之前答题较为顺利,剩余时间较多的话,可仔细分析那些没有做出来的题目的题意,构思解题轮廓,准备充分后再开始解答。因为这些试题一般是最具选拔性的试题,所以一般避免不了有若干复杂计算,考生对此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如若思路清晰切忌半途而废。
如果之前题目完成后已无充足时间,考生也不要对这些试题轻言放弃,因为这种试题的第一问以及分类讨论情形中的特殊情形(评分标准中独立情形是独立赋分的)一般都较容易获得分值,考生不妨一试。也就是能多得一分,就多得一分,要有这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