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7-06 17:38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中政治学习方法: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前言:
1、 经济的基本含义: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1) 了解我国社会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2) 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
(3) 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 商品:
1、商品的产生和发展:
(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3) 经济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 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4)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
3、 商品的价值量:
(1)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4)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 货 币:
1、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2)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 货币的职能:
(1)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3)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4)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购买手段);
(5) 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等;
3、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三、 价值规律: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 价值规律的作用:
(1) 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3)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 集体经济,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6)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产值中占优势。公有制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必然客观性;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
(2) 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 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5)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 国家宏观调控:
(1)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2)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1、 企业及其分类:
(1) 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成为市场主体;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2)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3)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
(4) 根据企业的经营内容及行业属性,企业可以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
(5) 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
(6) 根据企业的规模,企业可以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7) 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还可以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联营企业和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