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11-12 18:27
【摘要】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时事政治:2012年7月下半月那些事儿”,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时事政治:2012年7月下半月那些事儿
2012瓜田半月谭
7月下半月那些事儿
7月21日北京地区的强降雨——据说61年来最大的一次(这次没提百年一遇)——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火车晚点,城市交通失序。据报道,暴雨已经导致77人死亡(46人为溺毙),其中66人身份被确认。北京19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近百亿。京港澳高速有一段成河,营救人员须乘船工作。十几万警民奋力抗灾,报纸上英雄事迹不断,这是值得赞许的。新上任的北京一把手郭金龙要求及时公布因灾死亡人数。有的媒体说,信息透明是舆论压力敦促的结果,不管是谁促的,总归是个进步。
这无疑是一次北京少见的灾难,61年不遇的暴雨引起北京城严重内涝,郊区还有猝不及防的洪水和泥石流,损失较大,事出有因。但从管理者工作失误角度探讨,恐怕值得汲取的教训很多。有媒体说,这场城市内涝让全世界瞩目的中国现代化蒙羞。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一位中国作家说,有时候GDP不算数,文明的差距只差了一条下水道而已。据说房山区领导人已经“含泪道歉”,这很好。郭金龙也表示了沉痛哀悼,并指出,“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
网民批评中国人抓“面子”花的力气大,抓“里子”敷衍塞责,可谓点穴之论,不过,这说的就不光是下水道了。长期以来因为抓速度、抓GDP而忽视民生的问题,到解决的时候了。媒体提供的数据说,去年北京市级三公经费8.64亿元,城市防洪支出仅900万元,反差比较大。新华社文章的用语比较考究:“由于历史等原因,北京排水系统的设计只是一至三年一遇,仅能及时排掉此次降雨量的五分之一。更难的是,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挤占了排水系统的升级空间,中国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很难大幅升级。”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探母”引来热议。前些日子,周其凤回乡探母。周校长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抱着母亲,痛哭良久。图片发到网上,引来上万的评论和转发。有人表示感动,也有人提出了非议。方舟子表示质疑:“10年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让一名官员一年到头回不了一次老家,现在需要带记者当众排戏补过?”网友吴稼祥表示,下跪是很私人的事情,如此高调,有把母亲做道具的嫌疑。有网友说,无论如何会感动探母这件事。只是这场面怎么看怎么象新闻发布会呢?
瓜田先生对周校长的遭遇深表同情。“周郎探母”不管是不是“秀”,都是佳话。周其凤当了校长不停地折腾,目的还是想证明他没闲着,在努力办学。办学上也是流派纷呈,武训有武训的招数,周其凤有周其凤的风格。至于这个校长他当还是不当,能不能当好,都不是他能说了算的。明乎此,对就他不宜苛求。其实,人们都清楚,他成为一个议论焦点,并非是人们跟他过不去,他只不过总在制造新闻,因而充当了一个高教烂摊子的靶心。今年5月,北大钱理群教授尖锐指出: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王元化生前也曾批评说:“大学校长由对人文科学茫然不晓的理科教授担任,而此种现象导致大学文科奄奄无生气,人文精神的失落。”但这事怪不到周其凤等校长头上,要怪只能怪遴选大学校长的标准和方法有问题。
私刻公章挽救病妻生命的廖丹,目前还在法与情的角力中煎熬。北京男子廖丹妻子患了尿毒症,需要透析。其妻是河北易县农村户口,报销不了这笔巨款。廖丹私刻医院收费章,“免费”搞了400多次透析,涉案金额17.2万元。检方以诈骗罪起诉,量刑幅度是3至7年。好心人可怜廖丹,捐款数十万,不仅补上了欠款,还能再搞10年透析。社会和政府也伸出援手,朝阳区六里屯给廖丹一家办了低保,廖妻有望享受“城乡特困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每年3万元。易县也表示,廖妻可申请明年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最高报销7万元。廖妻算是得救了,现在的问题是对这个可怜又可恨的丈夫如何法办才合适?有主张免刑或者缓刑的,也有主张维护法律尊严,严肃处理以儆效尤的。持后一种意见的人认为,如果处于困境犯法就网开一面,甚至还能得到赞扬和捐款,在养老和医疗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私刻公章骗取医疗等做法就会大行其道,甚至连因贫困而抢劫也会得到同情,社会就乱套了。有媒体则进一步指出,本来应该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克服的困难,却逼得当事人只能靠犯法去解决,这个案子的被告不应该光是廖丹。顺便再举一个被迫犯罪入狱的案子。湖南一位叫付达信的73岁的农民,现在十分怀念不久前在监狱里的“幸福生活”。他说监狱里有馒头和稀饭,有西红柿炒鸡蛋,生病有人看。这个老人孤苦无依,每天一块六的补助根本无法维持生活。为了吃饱饭,2008年他特意到北京火车站表演“抢劫秀”,因为是“未遂”,判了两年。一年半以后,老人被提前释放,住进了敬老院,但他觉得还是监狱好些。一个老农,经过实际比较,说住监狱比住敬老院好,这个黑色幽默也未免太黑了一点。这段新闻的副作用是,一些活得太苦的人,可能都要踊跃作案,冲着监狱大门蜂拥而去。瓜田无意建议监狱降低伙食标准,让犯人吃的必须比全国最差的敬老院还要差。监狱办得好,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问题不在监狱里面,而是在外面。我们必须向人们证明,“外面”比“里面”强一点才好。以上两个案例,都不是太平盛世应该发生的事情,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
利用微博为民服务的前景十分广阔。上海浦东高速交警大队有个从警15年的民警,叫俞辉。他根据所辖路段一年中发生爆胎五六千辆汽车的情况,搞了一条题为《把稳生命》的微博。微博配有一幅动画组图,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上汽车爆胎可能的原因、过程,以及爆胎时的应对办法。这条微博发布当天就被转发上万次,随后又被转发8万次,评论1万多条。前此,“浦东高速交警”还发布过“关于车辆起火”和“反光镜如何调”等微博,也深受欢迎。自从微博出现以来,信息交流更为便捷。有些政府部门和官员,成功地利用微博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甚至还成了微博明星。但也有些部门毫无作为,只知道以最快的速度把不利于自己形象的“敏感词”从微博上删除干净。浦东高速交警用微博为司机服务,让我们看到,微博之为用大矣哉,各级党政机关有比删帖更受欢迎的工作可做。谁都知道,删帖掩盖劣迹比贴帖子奉献政绩要省事得多。但你真的获得了人民的认可,骂你的帖子自然就少了,表扬的就多了。这比你自己删帖,感觉不是要爽多了吗?
编写词典是否要强调价值取向?《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日前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编纂者与时俱进,增收了“给力”、“限行”、“微博”、“团购”、“云计算”等三千多条词语。有关专家介绍了词典修订过程,还对为何拒收“剩男”、“剩女”和“同志”等词做出了解释,理由是:除了通用性、生命力两个重要指标之外,还要考虑价值观和社会效果。不收前者,是对大龄未婚青年的人文关怀,不收后者,是不提倡同性恋。有论者提出异议,说词典是供人检索和查阅的工具书,坚持的是工具性、完整性和权威性。读者要的是某个词的准确读音和释义,而不是通过词典接受道德教育。拒收一些编纂者自认为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条,就使词典丧失了工具性和完整性,从而也就大大削弱了权威性。瓜田以为,词典的编纂者肯定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之下从事这项神圣的工作的,对词条的解释,也应体现出人类目前所能达到的文明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特定的价值观作为标准去决定词条的取舍。语言也罢,词典也罢,都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好人躲不开“坏词”,坏人也会满嘴“好词”。假恶丑的事物也好,人们羞于谈及的概念也好,都是客观存在,人们在语言中不可能不涉及。因此,回避一些自己不忍提及或者不屑提及的词,除了徒增查阅者的不便、降低辞书的质量外,并无正面的意义。就以“剩男、剩女”和“同志”为例,如果它们能在普通词汇中站住脚,即便这次不收,下次也得收。连英国《每日电讯报》也表示,词典的编纂者不应该进行人为的挑选。每一部词典都是对一个世界的记录,缺失记录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一块遮羞布”引发观众的争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李象群送展一件题为《堆云堆雪》的作品,这是一个大小与真人相仿佛的年轻女子的全身雕塑。女子头上是清代贵妇的华贵头饰,身上穿一件袍子,敞着怀,胸部和下体裸露。这件作品在798展出时,作者特意请我看过。雕塑家意图在把一个身份高贵的符号化女性还原为一个血肉丰满、容貌靓丽的真实女人。高度不协调的构思,使作品很有冲击力,也为观众拓展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实践证明,观众反应也很强烈,当时就有人表示了收藏的意向。没想到眼下这次展览却惹出了“麻烦”。据说有人“举报”此作品有问题。展览的举办方急急忙忙弄了一块布,把女子的私处遮盖起来。实话说,这件作品最值钱的创意,正在于“高贵头饰”与“人的本来面目(一丝不挂的下半身)”的对立,在于“高贵”与“普通”之间的巧妙“打通”。这块遮羞布就把这个创意基本上毁掉了。许多观众大为不解,觉得似乎又回到了给维纳斯穿上衣服的时代。正好外面草地上有一件男裸展品,有人问,男裸为什么不用遮羞布?难道艺术上也搞性别歧视吗?目前,这位清代女子仍懒散地坐在中国美术馆里,下体依然裹着那块遮羞布。瓜田怀疑,这件阉割了创意的雕塑,还能算李象群的作品吗?
“洋城管”在合肥登台亮相。7月中旬,合肥市北二环路上,有点奇事:出现了一个黑人城管。这是合肥的“新创举”,他们聘了三个外国人(两个非洲人、一个阿富汗人)来当“城管志愿者”。“洋城管”很敬业,见到违章的司机又是规劝,又是握手,搞得很“亲民”。执法效果也不错,大家都很配合。这是不是一个新鲜经验,值得各个城市效仿呢?瓜田期期以为不可。这几个老外一出场就受到欢迎,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么?当然不是。这里,司机们的配合有自己的想法,一是觉得新奇好玩,就像看金光大道上外国人上台演节目一样,觉得城管搞来洋人执法,有点搞笑。这个新鲜劲儿一过,还是仍旧;二是觉得有点“客情儿”。主人违章,让客人远涉重洋跑来纠正,怪难为情的,不能不配合。但时间一长,客人“反客为主”了,原来的主人也就见惯不惊了。如此说来,人们对“洋城管”不必寄托很大的希望,“洋城管”也不会给城管部门的执法形象加什么分。还有,如果一个城市里满街满巷都是外国人搞城管执法,形象并不佳妙。另外,“洋城管”只是志愿者,他们只能打打下手,不应有执法权。让他们穿上制服,戴上标志,冲到第一线单独执法,是违规的,万一出现了大的冲突(城管跟市民之间常有冲突),发生了人身伤害,官司就涉外了,赔偿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合肥人只顾着新鲜好玩,没有看到弊端和后患,恐怕要慎重一些。城管工作十分严肃,不能娱乐化;城管的形象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来确立,玩花活于事无补。正如王国荣先生在《钱江晚报》上指出的:在一味追求城市光鲜,而忽视个人生存利益的当下,城管还不是展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舞台。
中国烟草总公司近日荣获“2011生态中国贡献奖”。世界真的进入了2012,雨下得比常年凶猛,烟草业也能获得“生态奖”了。这个叫人幽默不起来的消息,并不是笑话,而是事实。从常识推断,烟草业可以弄个“利税大户奖”,还可以巧立名目搞几个“促进烟民之间关系和谐奖”、“解除疲劳奖”或者“激发灵感奖”,而在生态方面不应获奖,必须争个奖,那就是“破坏生态奖”了,因为种烟草导致土壤板结,烤烟叶消耗大量能源,制作卷烟每年要砍伐200万棵大树。再说烟草业自己制造的“小生态”:一支香烟点燃后,毒害了在场的所有人。每年因吸烟和吸二手烟致死的人,数以百万计,烟草对生态为害之烈,鲜有其匹。但它还是得生态奖了,原因由中国绿化基金会说明白了:这个奖主要看谁捐的钱多。烟草公司出了整整一个亿!这年头,花钱买个奖,算不得什么大丑闻,连官儿都能明码实价地买卖,买个奖还值得大惊小怪吗?事实上,烟草公司大事张扬地搞公益、搞冠名、搞获奖,都是违规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明确规定,烟草业不能有所谓“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中国烟草业每年不停地折腾的,都是“社会责任项目”,因为这玩意儿影响大。烟草业还善于打擦边球,烟草广告不能直白地拿出来,就搞什么“天高云淡”、“山高人为峰”之类的企业形象广告。替烟草公司考虑,花一个亿买个“生态奖”意思不大,没人因为你在生态方面获奖而多买几盒烟抽,反倒把整个社会都惹急了。一个性工作者,可以花钱买个“周到服务奖”或者“床上功夫奖”,买个“贞操奖”就太过离谱。这一个亿花得有点冤,还不如捐到医院治疗那些因为吸烟长了肺癌的患者。
伦敦奥运会已经开幕,中国健儿赛场上正在拼搏,目前金牌还稳稳地坐在头一把交椅上。对待赛场的输赢,本应有一颗平常心。韩国人对本国一个游泳选手赛场小波折的反应,就有点失态。我国一个举重选手拿了银牌还在那里痛哭流涕,大喊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大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样子。奥运会不是战争,是体育场的狂欢,是玩儿。每次比赛都跟国家荣誉紧紧挂钩,大家都很累,也失却了奥运精神的真谛。有的论者挖苦道:你就是包揽了全部的奖牌,民生大计不到位,下点雨就死许多人,奖牌的意义有多大?近日见到一篇文章,介绍英国跳水运动员汤姆?戴利“攻击”中国对手的言论。中国跳水运动员被他形容为“传送带上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这里的“机器人”可不是什么赞美之词,而是说我们的运动员“是没有正常生活”的“比赛机器”。戴利在英国《卫报》上说,中国运动员不上学,也不和家人在一起,一天训练7个小时,没有生活。就是这么一条中国跳水运动员的传送带,他们一直工作到损毁,然后下一个出来接着训练。这里难免有对竞争对手的偏见情绪,但抛开这个因素,我们不能不反思长期以来我们对体育竞赛急功近利的态度。瓜田不了解现在的运动员训练有多大的改进,反正戴利描述的中国运动员的人生历程,我们都不陌生。世界冠军退役后别无长技,只能到澡堂子搓澡的下场,也不是什么新闻。如果现在的某些运动员还是这么训练,无视人的全面发展,牺牲运动员的全部生活和未来,这样夺来的奖牌一钱不值,更谈不上什么为国争光。从为恶的严重程度上说,在体育界,违背人性、戕害人性的急功近利的金牌崇拜症,比几个足球大佬吹黑哨、拿黑钱后果要严重得多。伦敦奥运会前夕,英国路透社摄影师大卫?格雷心血来潮,忽然想看看中国奥运场馆在4年之后怎么样了,于是,便有一组荒芜的废弃场馆图片面世。图片上可以看到,皮划艇比赛场馆一片荒凉,只有锈迹斑斑的铁门,光秃秃的旗杆,趴在场地中央的流浪狗。丰台的垒球?也是一片荒草。
鸟巢利用率不高,水立方算是好的,正在运营。虽然票价不菲,去年还是亏损100万美元。奥运公园游客不断,是当年没机会来北京的人跑来补看鸟巢和水立方。公园每天都不厌其烦地播放着4年前的歌曲:“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好像“白头宫女说玄宗”,很有穿越感。面对这些“遗址”,人们会生发不少感慨。中国人办奥运很出彩,但不珍惜百姓的血汗钱,让一大批好端端的体育设施不能继续发挥作用,甚至荒废掉,就不能说是善始善终了。记得4年前,操办此事的人信誓旦旦地保证,所有场馆开罢奥运会都会得到利用,变成市民健身的场所。如今言犹在耳,场馆却早已面目全非,这些人不知道都跑到哪去了?(文:李下)
【总结】2013年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时事政治:2012年7月下半月那些事儿”,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学习愉快!
更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