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硝酸

逍遥学能  2018-09-28 16:41

  【导语】化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二化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二化学知识点,逍遥右脑整理了《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硝酸》,供同学们参考学习,希望能对同学们掌握硝酸知识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请继续关注逍遥右脑。





  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Cu(NO3)2+2NO2↑+4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


  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


  可用于制化肥、农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导语】逍遥右脑整理《高二地理知识点: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以及最全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导语】逍遥右脑整理《高二地理知识点: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以及最全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导语】逍遥右脑整理《高二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以及最全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导语】逍遥右脑整理《高二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最全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导语】逍遥右脑整理《高二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二》,以及最全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②生态方面?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生命支持系统。


  ②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捕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也能导致物种灭绝)


  ③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食物链断裂,使生态平衡失调。


  (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砍伐、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气污染


  (3)湿地减少??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①湿地的作用:经济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运、养殖、旅游、灌溉等


  生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


  (湿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机物,不参与大气CO2的循环,成为炭库,可缓解“温室效应”)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沉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沼泽)水量减少;围湖(海)造田,使湖泊、滩涂面积缩小;水体富营养化,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4)土地荒漠化


  ①沙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②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③西北沙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疏松;多风(暴雨、鼠害等)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导致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④防治的主要措施:


  Ⅰ.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Ⅱ.生态恢复和建设: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


  ◇绿洲地区:封沙育草(外围);植树造林(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内部)。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固阻流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开发新能源,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Ⅲ.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考虑下游的生态保护。


  (5)土壤次生盐渍化


  ①分布(我国):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绿洲上(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②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人为方面:耕作技术落后,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自然方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三、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④庞大的人口压力:


  ⑤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⑥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①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②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③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理解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元素周期表中知识点及误区判断
下一篇:高考全国二卷化学答题模板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硝酸】相关文章
【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硝酸】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