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逍遥学能  2018-09-08 14:26

新课程倡导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让历史课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历史课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创设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并由此引发学生思维和联想。怎样创设历史教学的情境呢?

1.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教学

案例1:我在上《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中秋的夜晚,葡萄架下,刘大一家在庭院内品尝月饼、花生、瓜子,院外的田野中长着玉米、马铃薯、甘薯等。" 问题:阅读教科书,找出画面中哪些农作物是明朝时期引进的?

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向本课要学的内容。

案例2:在执教《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我这样带领学生走进课堂,即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通过考试选拔历史科代表"的情境:将事先准备的小卷分发给学生,学生都兴奋起来,积极紧张的答题。收卷后提问学生:"刚才模拟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形式是什么?选拔新官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这样,将模拟测试和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科举考试的背景、目的、方式和内容,等等。

2.通过出示实物、讲故事再现情境

上《郑和下西洋》一课时,我在投影仪上展示出一组马来西亚的照片:三宝井、三宝庙、三宝太监塑像等。讲有关郑和在马来西亚的一些传说,让学生知道郑和在东南亚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同学们也讲述了他们所知道的三宝太监的故事。

同学们发言后,我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密封着的榴莲,一股很特别的气味飘了出来,许多同学掩鼻大叫。我赶紧将它密封回去,问大家知不知道榴莲的来历。这是一个在东南亚流传久远的传说,也跟郑和下西洋有关。传说有一次郑和下西洋被敌人围困在马六甲,军中断粮,人心惶惶,郑和也一筹莫展。他半夜出去巡营,蹲在一棵树下苦思冥想。第二天,士兵们发现在郑和蹲过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奇怪的树,树上结满了一种奇异的果实,摘下一闻,有股臭气,但试着一吃却香甜可口。就这样,郑和鬼使神差地解决了断粮的问题,并一举击败了敌人。消息传开,马六甲人对三宝太监更加敬若神明。同学们听了脸上都流露出将信将疑的神色,但对有关榴莲来历的传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巧设问题,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巧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在上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时,首先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的父母希望你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回应:"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学生也许没有想到,学习内容这么古老,问题却和自己的生活这么贴近,学习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为了说明孔子"仁"的思想,我问学生:"仁字可以看成是两个人在一起,按照中国传统的道德要求,两个人在一起应该怎样相处呢?在有困难的时候?在荣誉面前?……""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讲诚信,谦让……"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奔涌而来。学到"百家争鸣"的时候,我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某市普降大雪,小华同学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有三位同学纷纷上前劝慰。甲同学:有没有摔坏?乙同学:值日生应该及时扫雪,谁当值日生都应该遵守这一规定。丙同学:小华摔伤可能是一件好事,别的同学就可以引以为戒了。"设问:三位同学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同学们思考后回答:甲是儒家,乙是法家,丙是道家。这样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例子中就能更好地理解了百家的思想。

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根据现实生活巧设问题,搭建一座连接学生生活和教学的桥梁,让学生看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看到教学异样的色彩,吸引他们走进教学、参与教学,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引导学生从课下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而且用生活引出教学,既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又可降低一些抽象知识的难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学生对初二历史与初一历史学习兴趣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2019中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六)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