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8-03-18 14:49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课堂,学科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了解知识的根源,明白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变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学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情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的牵引力,兴趣可变为发动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上下功夫。例如,我在讲解有理数的加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提出一辆送货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送货,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送货车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我利用这个生活情景,可引导学生思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又不能得到确定的答案,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有理数加法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设计课文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他们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应用方案题时,我列举,一个七年级学生小明和父母一家三口与七年级学生小华及父母、妹妹一家四口均将在“国庆”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甲、乙旅行社分别拿出自己优惠方案:甲旅行社“成人买全票,学生半票;乙旅行社:一律八折优惠,两旅行社全票价格均为100元,请你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帮忙预算一下两家应分别选择哪个旅行社更省钱。通过这一生活例子来激发学生理论与生活相联系,达到能力提升,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三、创设操作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小组表演,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并非教师唱独角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新课程新理念。并且心理研究也证明,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实践,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去,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性探索的有序状态。如我在教学代数式的求值时,我让四个同学做一个传数游戏,第一个同学注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通过这个操作情景,让学生自由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张华
相关链接>>
1、决战高考数学之四月深化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学年春初中数学备课资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