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化学卷应对攻略:新题目用新学法

逍遥学能  2018-01-01 18:37

今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出现了一些新题目,对于这样的“新面孔”,考生和教师或许都有些不适应。那么,我们又能从这些新变化中悟出些什么呢?

新题让我们知道,靠题海战术把所有题目全扫光的企图不可能实现。实际情况是应试教育方兴未艾,把能找到的题目全拿来操练几乎成为日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标。正式考题中有新意(哪怕只是表述上的新意)是最让学生和教师害怕的。“新=难”几乎已是定论。2009年上海高考题中也有一些“新”。

比如第21题,四幅坐标曲线图。A表示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大,碳的质量分数越接近定值(6/7)。B表示氮氧化合物含氧量越高,被氧化过程中耗氧量越低。D表示酒精浓度越高,溶液密度越低。内容很简单、很基本,但用以前没见过的图来表述了。这种坐标曲线其实随处随手可画,做题的赶不上编题的。

25题(3)也是四个坐标曲线图,亦可见图的随手可画(包括很荒唐的图形)。铝热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实际情况是反应一旦进行(被镁条点着)就非常剧烈、迅速,故b较合理。

这些发生在题目中的变化,给了我们不小的启示。

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第24题,给出的H2SO4、K2SO4与氧化还原没有直接关系,思考问题时应将其排除,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事实上该题不需要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题(5),试管中装的什么溶液其实不在思考范围内(硫化氢中含什么杂质尚未可知),该试管首先是安全装置而不是气体净化装置。不把握该信息,选装置就没了方向。a的问题是一旦爆炸,乳胶头未必能弹出,且启普发生器内气体与爆炸源没有隔离。c、d的问题则出在硫化氢气体的通路上。

提高文字表述的能力

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试题充分体现了知识涉及面宽、评分客观公正两大优点。但大量的标准化几乎已将多数学生在理科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扼杀得片甲不留,大量学生只能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上打钩。但本次考题对此有一定要求,包括第25题(2)、26题(3)和27题。尤其是26题(3),要写出品红褪色,还要写出瓶壁上有浅黄色粉末并液滴,这在哑巴化学模式中训练出来的学生恐怕很难做到。

讲究基本思想方法

当今的教材对学科思想的系统性有些忽视,死记硬背、要知识不要文化似乎反而顺势。其实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比如第19题,体现的是“能量最低原理”的思想方法。越容易发生的过程往往释放的能量越高,表现更剧烈,逆过程越困难。

比如第22题。基本思想方法是:铝提供1mol电子,被置换的金属得到的当然也是1mol电子。离开这种氧化还原思想,该题很可能成为一道耗时很多却得分率很低的难题。

比如第27题(5),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CaO2、CaO的含量。溶液滴定(包括酸碱滴定)是定量分析中非常基本的方法,可以直接滴定(比如用标准盐酸滴定NaOH溶液),也可以间接滴定或“返滴定”,应用面很广,原理却很简单。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滴定对象可以是酸碱以外的物质,比如NaO、NaO2、Na2CO3、NaHCO3、铵盐等等。有关的题目在题海中并不少见,但很多学生始终未能将酸碱滴定内化成一种基本化学方法。滴定对象每换一次都是一道“赤刮拉”的新题,难度首先不在计算而在对本不该陌生的陌生过程的理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硫的氧化物
下一篇:2017年高考化学高分答题技巧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上海高考化学卷应对攻略:新题目用新学法】相关文章
【上海高考化学卷应对攻略:新题目用新学法】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