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逍遥学能 2017-12-31 20:58
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二、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 中科院金属所成会明博士的研究小组采用与众不同的等离子体氢电弧法半连续大量制备出了纯度较高,平均直径为1.85纳米的单壁纳米碳管,经适当后处理,可在室温下把较多的氢储存起来,从而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需求的难题。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科学》上发表后,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令人信服的结果。
三、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 这是继1985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以来又一重大科学发现,引起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大气所等单位的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后揭示,热力和动力作用是导致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低谷的主要原因。
四、我国发现迄今世界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 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的研究小组发现的昆明鱼、海口鱼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的研究小组发现的海口虫化石,据考证距今约5.3亿年,是迄今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也称有头脊索动物),这些重大科学发现将改写脊椎动物起源历史。
五、我国推定出夏商周三代纪年 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过三年的多学科70多位专家学者的协同攻关,已推定出夏商两代的分界点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周两代的分界点在公元前1020年至公元前1050年之间。
六、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获硕果 这次由我国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的北极考察是15年来我国极地考察的又一个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涉及地球两极进行科考的国家之一,填补了我国极地考察的多项空白,并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七、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 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又迈了一大步。
八、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总质量为1540公斤,轨道高度778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资源一号”卫星将向中国、巴西和有接收能力的国家、地区实时发送可见光、多光谱、短波红外和热红外遥感图像信息。
九、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大熊猫胚胎 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体细胞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表明我国的大熊猫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十、人血代用品研究与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凯正生物工程发展公司承担的这项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重大项目,获得3项关键技术专利,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路线,成功地将动物血红蛋白转化为安全有效的人血液代用品。这项成果转让成交额达1.6亿元。
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一、人体第22对染色体密码被破译 由美、英、日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不久前破译了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即找出了这对染色体上所有碱基对的准确位置。破译出人体一对染色体的全部遗传密码,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将有助于找到一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二、科学家将光速降低到每秒17米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利用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真空中的约2000万分之一(传播速度最低时达到每秒17米)。这一成果在光计算机、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科学家设计出分子发动机 美国和荷兰的两个研究小组设计出分子发动机,能分别将化学能和光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分子作单方向旋转。这两种分子发动机将可能为修复不育症、消化或呼吸疾病中所存在的分子发动机故障提供帮助,或可能用作更加复杂的纳米机械的动力装置核心组件。
四、德国研制成可称量单个原子的秤 德国开姆尼兹技术大学的科学家宣布研制出世界上可称单个原子的重量的秤,可称最小重量是十万亿分之一克,打破了早些时候美国和巴西等国科学家联合研制的纳米秤创造的纪录(十亿分之一克)。这一成果将使整个度量体系变得更精确。
五、哈勃望远镜发现最遥远天体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兰泽塔及其同事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了迄今宇宙中最遥远,年龄最古老的天体。新发现的这一星系,处于宇宙边缘,距离地球130亿光年。也就是说,该星系诞生时,当时宇宙年龄仅为今天年龄的二十分之一。
六、俄美科学家发现超重元素 俄罗斯科学家发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4号超重元素。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回旋粒子加速器中轰击氪离子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上空缺的118号元素和由118号元素衰变产生的116号元素。
七、旅美中国学者等发现具有胰岛素功能的天然化合物 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最近联合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一个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八、美科学家利用猪细胞培育出动脉血管 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培育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
九、朱棣文完成现代版“比萨斜塔实验”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领导的一个小组,最近通过“坠落”原子而精确测算出了单个原子所受的重力加速度,并发现这一重力加速度与由数十亿原子组成的宏观尺度物体所受重力加速度相同.这一结果被物理学界视为意大利学者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的现代翻版。
十、澳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复杂生命形式 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对海底沉积岩的研究,发现了地球上27亿年前的复杂生命形式,这比过去所认为的复杂生命形式开始时间早了10亿年.他们在皮尔巴拉沙漠的沉积岩里发现的固醇分子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分子,这里的沉积岩属于26亿年到27亿年前形成的海底岩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