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笔者就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示范数学语言,言传身教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例如在阐述数学概念、定理、性质时教师要咬文嚼字,突出关键词。如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它强调“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离开“最小正角”这个前提就错了。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必须抠字眼,数学命题中涉及到“不大于”、“不小于”、“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词语;教师讲解时,要抓住“大与小、多与少”等字眼举例分析,让学生能用这些数学语言。
二、教师创设课堂环境,交流数学语言
1、营造学生参加交流的民主氛围。现代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这样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促进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具体体现。对全体同学一视同仁,不要有意识地分出好生、差生,我喜欢的学生和我不喜欢的学生。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课堂表现出“师生共鸣”的和谐气氛。
2、用兴趣激发学生参加交流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从感兴趣开始的。在课堂上,老师的话题如果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与老师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笔者在讲解数列第二课时,给学生展示了课前准备的花盆堆放示意图的幻灯片,然后对学生说:“这是咱们学校花房堆放花盆的示意图,它们是否有什么规律,你能帮工人师傅数数总共有多少只花盆吗?”这样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把自己当成了问题的主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表达出答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促进交流,在自然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教学中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凡是能让学生通过思考讲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讲,这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说理的表述,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而且可以检验学生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完整、有条理、准确;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要积极地做出评价,抓住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
三、教师构建教育平台,锻炼数学语言
1、指导学生数学阅读。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语言的学习也不能离开阅读(包含自学)。新教材(人教社)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提供了“试验田”。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利于学生阅读。为了便于学生的阅读,教材用“注”和“分析”的形式进行归纳和说明,在内容的旁边有“想一想”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例题的解答上、问题的设计上与语言的组织上都注意让学生自学阅读,考虑了学生阅读的特点。如新教材第一册(上)的“想一想”中问题的问法,反函数的过程叙述性定义,例“……”与“由此可以知道”等等。另外,在部分章节后有阅读材料,在复习小结中有参考例题都是为学生阅读而设计的。数学阅读没有固定的程序,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学习内容的不同性质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为学生阅读概念、定理例题等提供视角,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2、撰写学习小结、数学小论文。在若干年的
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每教一章内容结束,都要求学生写一章小结。让学生把这一章的概念、知识、规律、难点、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写成书面的形式。在每一学期我还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数学小论文,如《怎样复习数学概念》、《选择题的方法》、《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讨论》等等,教师加强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锻炼,规范了表达的形式,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写好了数学文章,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