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12-27 12:03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中学 邹兆侃
新课程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适合学生动手实验、探索的内容,如动手搭、拼、剪,几何中的测量、平移、旋转、翻折,运用计算机研究几何图形的变化和处理数据等等。所以新课程下立足教材,充分挖掘、开发教材,是实施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下实施实验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数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直观思维
数学源于直观与实践,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直观思维.
例1、《从不同的方向看》
在学生学习了物体的三视图后,发给每个小组若干个小立方块模型,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小组内用小立方块任意搭一个几何体,然后画出它的三视图,反过来,任意给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要求小组内搭出其实物模型.实践证明,学生对此类实验很感兴趣,很乐意去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学生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借助数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通常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师给出概念,学生加以记忆,但学生往往对其本质属性理解不透,一知半解.新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例2、无理数的概念教学
让学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1),剪拼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如图),教师问学生:拼得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估计 的值在哪两个整数之间?能用分数表示吗?再利用计算器探求 的小数部分.使学生真实体会到了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但它确实存在,切身感受到除有理数外还有一类数??点出概念“无理数”.
(三)借助数学实验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实验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例3、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5根长度为6cm,8cm,8cm,14cm,20cm的小木棒中的3根首尾相接摆三角形.教师问学生:哪些小木棒可以摆出三角形?哪些不能摆出三角形?你能总结三角形三边关系规律吗?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比较直观,也比较形象地呈现出哪些组合能组成三角形,并让学生能从这些形象和直观中从不同角度概括出怎样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然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教师的课件演示,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理解更深刻.
借助数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余文森教授曾经指出: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人怎样学习,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实验活动是一种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发现新认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例4、《多边形》中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
我先让学生准备了几张形状不同的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检验.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设计出很多检验的方法:有的分别撕下四边形每个内角,将它们的顶点拼在一起;有的动用量角器直接去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度数;有的直接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割在两个三角形中;还有的把四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或是在四边形一边上取一点,连结另两个顶点,分割成三个三角形等等.当然仅仅通过实验还是不够的,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观察,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出猜想,最后仍用实验加以验证.学生在实验时,要像一个小数学家那样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来,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理论证明,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