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逍遥学能  2017-12-23 23:36

每一个朝代的崩溃,必然带来的是经济的紊乱。基本上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过经济混乱的危机时刻,下面整理了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的三个朝代不同时期的经济危机进行概述。

一、三国:中国古代最严重的货币危机

1、董卓时期

汉末桓、灵帝时买官鬻爵,钱货流通混乱不堪。董卓执政时,不仅抢掠皇室珠宝、百姓财物,而且为了迅速敛财聚物,干脆废掉了以前汉武帝时的五铢钱原形,并捣毁秦时国家贮藏的十二铜人,用于铸造小钱。小钱直径1.2~1.5厘米,重0.5~1克,同样也刻有"五铢"字样,后人因为它字体模糊,嘲笑这种钱为无文钱。

据《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记载:"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物价飞涨,谷一斛数十万,很多百姓一生积蓄不够买一石粮食,只得易子而食,情状惨不忍睹。

2、曹丕时期

曹操担任丞相时,为了平抑物价,重新起用了足值的五铢钱,并广开屯田,建设水利,恢复了稳定局面。

曹丕登基后,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他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

黄初二年(221),曹丕以谷贵罢五铢钱。以谷、帛为"货币",这种复古的"货币"让百姓一时无所适从,于是奸商们开始用水泡谷增加谷重,用薄帛来替代指定帛,骗取中间利差,市场混乱不堪,交易全是坑蒙拐骗。尽管朝廷的奖励、粮饷还是谷、帛,但是老百姓干脆不用这种特殊的货币,直接回去原始社会那种以几只羊兑换几头牛的等价交换的日子。

3、东吴时期

在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强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货币值五百枚五铢钱。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孙权所铸的大泉五百,直径约3厘米,重约7.8克,而随后,孙权觉得这种货币面值还是太小,在赤乌元年(238年),相继发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据《通典》记载,大泉一千,直径约3.2厘米,重约10.4克。即实际上只等于3.2个五铢钱的大泉一千,被强制实行兑换1000个五铢钱。

赤乌九年(246年),孙权府库充盈,钱财丰厚。百姓却抵挡不住这样的剥削,无以存活,暴动不断。糟糕的货币政策、连年的征伐使得吴国国库枯竭,而且由于蜀吴相通,两个通货膨胀国家争相把贬值货币作为经济战的手段,争贬币值以防本国货币大量流失。(看那时候就有货币战争了)在铜本位的经济体制中,一枚当十重量的铜币被铸作当五千面值的大泉,最后吞食恶果的必然是自己,人民苦不堪言。这也是最终被魏国吞并的一部分原因吧。

二、王莽新朝:货币改革导致危机而亡国

1、第一次币制改革

"届摄二年,王莽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钱币,规定错刀一值5000,契刀一值500,大钱一值50,与原有的五铢钱共为四品,同时流通。"

一枚契刀五百重约16-17克,币值折合五铢钱5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120。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含嵌在阴刻一刀钱文内黄金,币重29克,却值五铢钱50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710,传说中莽币甚至还有国宝金匮直万,币值虚高令人咋舌。王莽以惊人的低成本掠夺人民巨额财富。

2、第二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殊钱,另作小钱,与大钱1值50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铜炭,以防盗铸。"

3、第三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二年,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

人民对王莽钱币毫无信任,都私用五铢钱,王莽又严加禁止,人民反抗不已。王莽迫于民愤,暂废龟、贝等物,只行大、小钱,同时加重盗铸的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

他滥行五家连坐的盗铸法,恢复了残酷的收孥相坐律。犯法的人没为官奴婢,铁索系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到达钟官以后,还要易其夫妇,以至愁昔死者十之六七。这项法令增加了汉末以来奴隶问题的严重性,使人民受苦最深,人民的愤恨最大。

4、第四次币制改革

"地皇元年(公元20),王莽又尽废旧币,改行货布、货泉二品。"

虽然较前三次币制通货膨胀有所下降,但由于王莽政权倒行逆施,人民拒用新朝币,商贸流通倒退到以物易物原始交换方式,引起了经济混乱,加速了王莽财政的崩溃和人民的破产。最终王莽的货币政策导致他的政权走向垮台。

三、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纸币贬值

宋朝社会经济较为发达, 但军事上长期处于防御挨打局面,军队庞大而积弱,官吏众多而低效,政府开销名目繁多又无节制,"冗官""冗兵""冗费"使得宋朝从立国不久,就陷入财政危机的深渊中,直到亡国而不能自拔。

1、交子

通过发行交子(中国的第一张纸币,自行百度脑补),政府不但在瞬间拥有了数倍于本金的货币购买力,而且还可以获得"纸墨费"的利润。宋神宗时,规定每届发行的交子可以使用两届。这意味着市面上流行的交子总额增大了一倍。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贬值。

2、钱引

到宋徽宗时期,国家财政缺口进一步扩大,于是进行了纸币改革。从 1107 年到 1109 年,短短三年时间,停止了原先流行的交子,改用称为"钱引"的新纸币。朝廷拿着"钱引"代替铜钱给老百姓,老百姓却不能用钱引从朝廷兑换铜钱。换言之,朝廷的钱引是只出不进。由此造成社会上钱引越来越多,贬值得比交子还要厉害。

3、会子

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入侵,国土糜烂。南宋渡江后,赋税来源减少,财政能力进一步下降。于是宋朝又发行了称为"会子"的纸币。从理论上,宋朝政府为"会子"建立的发行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随着与金国战争的持续,很快这些体制都被政府自己打破。滥发钞票、钞票贬值的闹剧又一次上演。

在此期间,政府为了稳定金融,也曾多次拿出库存的金银铜铁,将贬值的旧会子以一定比率收回。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勉强规避纸币全盘崩溃的风险。不过到了南宋嘉定年间,"会子"已经贬损得被大多数老百姓拒绝接受了。国家法定货币成为废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历史看几遍能记住
下一篇:高中历史学习如何理解记忆知识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