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神探7:聪明的法官

逍遥学能  2017-12-16 17:05

有个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盗窃案件,某地的A、B、C三人被押上法庭。

负责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官是这样想的:肯提供真实情况的不可能是盗窃犯;与此相反,真正的盗窃犯为了掩盖罪行,是一定会编造口供的。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说真话的肯定不是盗窃犯,说假话的肯定就是盗窃犯。审判的结果也证明了法官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审问开始了。

法官先问A:“你是怎样进行盗窃的?从实招来!”

A回答了法官的问题:“叽哩咕噜,叽哩咕噜……”A讲的是某地的方言,法官根本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意思。

法官又问B和C:“刚才A是怎样回答我的提问的?叽哩咕噜,叽哩咕噜,是什么意思?”

B说:“禀告法官老爷,A的意思是说,他不是盗窃犯。”

C说:“禀告法官老爷,A刚才己经招供了,他承认自己就是盗窃犯。”

B和C说的话法官是能听懂的。听了B和C的话之后,这位法官马上断定:B无罪,C是盗窃犯。

请问:这位聪明的法官为什么能根据B和C的回答,作出这样的判断?A是不是盗窃犯?

答案:

不管A是盗窃犯或不是盗窃犯,他都会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如果A是盗窃犯,那么A是说假话的,这样他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如果A不是盗窃犯,那么A是说真话的,这样他也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在这种情况下,B如实地转述了A的话,所以B是说真话的,因而他不是盗窃犯。C有意地错述了A的话,所以C是说假话的,因而C是盗窃犯。

至于A是不是盗窃犯是不能确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怎样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
下一篇: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数学神探7:聪明的法官】相关文章
【数学神探7:聪明的法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