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12-14 10:33
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有利于学习者便捷高效地掌握系统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但却削弱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素质的培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在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传统教育非常注重接受学习,忽视探究学习,这种教育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因此,以实施探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的多元化创新学习体系,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重点。
一、阅读方面:创造性地研究文章的内涵
整体把握文章的文化内涵,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内涵。在阅读方面要创新:教师要打破以讲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交流。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学;学生不仅要学而且要“教”。“教学生”“教自己”如何去研究文章。多角度多元化地解读文章的主题。要鼓励学生善于求异思维,要有挑剔、批判的眼光,思维要活跃,要有大胆尝试标新立异的精神,要突破定式思维的束缚。教师对“想法多,问题怪,思维活”的学生要保护、引导、鼓励。
二、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探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探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上下工夫。
三、教师角色: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因为探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
四、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探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探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中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并描述其成果的有一定学术性和理论性的文章,自然不能太严格,但我们必须讲明基本要求,让学生有“专业意识”和学术意识“。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还很多,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