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

逍遥学能  2014-04-22 11:19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教学

任务分析

⑴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⑵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

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具体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方法等.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情境设计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课后反思

⑴ 在§2.2.1的例6中,对每一个碳14含量P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的与之对应,那么时间与碳14的含量之间的对应能否构成函数?

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碳14含量模型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引出对数函数做准备.

T: 组织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从函数定义出发解释这个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S: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推举代表解释这个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能构成函数.

 

⑵该函数有什么特征?

提炼出对数函数模型且a ≠ 1).

T:提出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把解析式概括到的形式,注意提示a的取值范围.

S: 独立思考,归纳概括其特征.

 

高中数学

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⑶你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解决教科书第71页例7和教科书第73页练习2吗?

利用对数函数的定义求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

S: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科书第71页例7和教科书第73页练习2,并且小组讨论、交流.

T:课堂巡视,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共同问题集中解决.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课后反思

⑷请你判断下列函数关系式中那些是对数函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利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判断对数型函数,加深对对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S:独立思考并口述判断结果.

T:多媒体投影结果或板书学生判断结果.

 

⑷你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的思路及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方法吗?

给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思路.

T: 引导学生回顾学要研究函数的那些性质,类比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讨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方法,强调数形结合,强调函数图象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作用,注意从具体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的应用,渗透概括能力的培养.

S: 独立思考,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⑸如何画出对数函数和的图象吗?

会用描点法画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S: 独立画图,同学间交流.

T: 课堂巡视,个别辅导,展示化的较好的部分学生的图象(或展示自己利用几何画板画得图象).

 

⑹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可否利用的图象画出的图象?

总结出两个对数函数图象关于x轴对称时其解析式的特点,并利用轴对称性画对数函数的图象.

T: 投影展示教科书第70页表2-3,以及图2.2-1,2.2-2,2.2-3.

S: 观察图象及表格,表述自己的发现.

TS:概括出根据对称性画对数函数图象的方法.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课后反思

⑺你能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吗?

获得对数函数的性质.

T:引导学生选取若干个不同的底数a且画出的图象(或利用几何画板画出的图象,改变底数a的取值),并指导学生观察图象,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S: 通过选取若干个不同的底数a且画出的图象,观察图象,得出性质,相互交流,形成对对数函数性质的认识.

 

结合图象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如下表:

 

图象

 

 

 

 

 

 

性质

定义域

(0,+∞)

(0,+∞)

值域

R

R

取值

若,则;

若,则.

若,则;

若,则.

恒过

一定点

过定点(1,0),即x = 1时,y =0.

增减性

在(0,+∞)上是减函数(底数越小,在第一象限越靠近y轴,在第四象限越靠近x轴).

在(0,+∞)上是增函数(底数越大,在第一象限越靠近x轴,在第四象限越靠近y轴).

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渐近线

y轴,即x =0.

最值

无.

 

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对数函数有什么认识?教科书是怎样研究对数函数的?

归纳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S:思考、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叙述,其他同学补充.

T: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评价和补充.

 

课后作业

习题2.2A组第6,7题.

 

⑼课后探究

利用单调函数的定义讨论指数函数且的增减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文科数学复习指导
下一篇:蜘蛛的启示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