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化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逍遥学能  2017-12-02 11:39

挖掘化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在以考查能力为主的今天,“隐性知识”挖掘程度的深浅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下面以现行化学教材为例,谈点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的粗浅认识。

一、从命名中挖掘隐性知识

有些化学名称、化学概念其命名本身就反映了这一物质或这一概念的某些属性,我们在学习化学时应能认真地挖掘这一隐性知识,这样可使我们学习化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如:烃表明碳氢化合物,烃这一命名的来历就直接与碳、氢相联系;碱金属表明这些元素属于金属,而又包含着其对应氧 化物和水化物为碱性的隐性知识;再如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烷烃、烯烃、炔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中和反应、铅热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这些概念的命名上都包含着概念的涵义;象许多元素名称,其命名也与该元素的某些属性相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化学时应善于从命名中挖掘隐性知识。

二、从习题中挖掘隐性知识

教材中的习题是编者反复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题型,对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很有必要。从习题的练习中,还能挖掘出一些化学的隐性知识。如第一册第二章中有关分子相对质量计算的习题较多,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可以总结出计算分子相对质量的几种不同类型。再如第一册第158、159页的习题就起着归纳总结不同晶体类型的结构、性质及判断晶体类型的方法。还有一些知识在教材的正文中没有出现,而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这些隐性知识,我们也不能忽视,特别是一些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相联系的知识往往以习题形式出现。

三、从表格中挖掘隐性知识

表格往往列举了物质的某些性质,这些性质若不认真分析,好象是互不关联的,从而失去了掌握这一知识的关键。对于表格中的数据、性质等我们要善于分析、善于归纳,这样既能挖掘出表格中的隐性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如第一册第4页的表1-1所列的卤素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虽然内容较多,但若进行归纳总结就可认识到卤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规律性变化。再如第二册第76页的表4-1,所列举的是几种烷烃的物理性质,表中的数据是枯燥的,从这些枯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挖掘出烷烃在常温常压下状态特点,挖掘出烷烃熔点、沸点和密度的变化规律。

四、从小体字中挖掘隐性知识

排在正文下方的小体字是为了说明、解释正文的,这一内容往往容易忽视,从而造成知识盲点。对于这些小体字我们应认真对待,挖掘出其隐性知识。如教材第一册第78页的小体字,说明了硫酸在水中应该是分级电离的,这一知识既反映了类似于硫酸这类多元酸的电离规律,也为第三册学习电离理论打下伏笔。再如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也是以小体字形式介绍的,教材第一册第一页中,在介绍氯原子半径时指出“氯原子很小,它的原子半径,即氯分子中两个原子核距离的一半,是0.99×10-10m。在教材第一册第108页,又指出:“锂、钠、钾、等金属的原子半径是指固态金属里2个邻近原子核间距离之半。”而在教材第一册第130页的小体字中又指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相比是显得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根据跟其它元素不同。”从这三处的小体字中可知测定原子半径有三种不同方法。

五、从反应中挖掘隐性知识

有些化学反应教材中分析得详细、透彻、我们应当通过这一反应的分析,学会处理一类化学反应,掌握起一类化学反应的规律。如实验室制甲烷的化学反应,其原理是化学键的断键规律,即:CH3 COONa + NaOH CH4↑+NaCO3

分页:第[1] [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七招学好化学
下一篇:名师讲解:审好化学题的六大技巧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挖掘化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相关文章
【挖掘化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