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酸、碱、盐的认识

逍遥学能  2017-11-16 20:18

  教了化学这么多年,在教学中遇到过很多问题。通过这此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对于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也作了个总结,于同行交流。

  一、让学生做好笔记相当重要。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是经过浓缩的,可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学习“精华”,还得把内容讲细,讲完整,要补充很多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笔记,把各知识点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笔记,对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也相当重要,否则,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题目都没法解答。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

  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最简单的一个学科,可我认为化学是理科,却又像文科,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如:元素符号、原子团、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还有很多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等,这些知识在上新课的时候,逐渐向学生介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读、写,让学生记,给学生听写。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在会考中占有一定比例,要求学生必须过关。

  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要搞好教学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一听就明白,课后却糊涂,做练习题时,心中没有一点底,也有人反映说每节课的内容多,上得有些快。可我一想,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属于正常的教学进度。问题出在哪儿呢?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该记的没有记住,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于是问题越堆越多,学生觉得记不了,更不要说综合运用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要学好化学好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教学时,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复旧。(二)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比如在学完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后,把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的药品,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检验的方法、验满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对比。(三)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没有收获的心理。我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记忆,复习某部分的知识,然后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结果多数学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题目。这样的结果让他们感觉到,化学还是可以学好的。

  另外,在教学中不要拼命赶进度,否则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甚至让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而对学好化学失去信心。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跟教材讲课,重视基础知识,不讲难题、偏题。教法上争取步步到位,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都注意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让大部分学生踮一踮脚就能摘到桃子,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四、对两类题的教学探讨。

  简答题和综合实验题,是很多学生感到很难的两类题,包括一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属于这种情况,在历次的考试中,丢分严重。

  对于简答题,有一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用哪个或哪些知识或什么化学原理来解答;成绩好一点的知道解答题目所要用到的知识原理,可也是表达不清楚,写了一大篇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在这类题上,我们还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题多让学生练习。让他们弄明白,题目的意思,该用什么知识原理进行解答,怎样描述得准确、完整

  综合实验题文字多,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学生一见就怕,为了答好综合实验题,应该做到:1、务实基础、联系实际、训练多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2、重视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审题,通过阅读,能对题中的一些信息进行摘取,重组和加工,找出实验目的、已知条件、有关数据、相关信息等。

  五、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每个阶段,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验题都要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对稍差一些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争取提高会考的合格率,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复习重点

  一、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组织实施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

  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基础。把握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及其逻辑结构、具体了解学生的基础与经验与认识发展规律,是进行教学设计、也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保证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功,主要指学习情景的创设,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学习的等三个方面。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制定和把握

  探索如何处理好五个关系:教与学、预设与生成、学习与练习,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

  二、以下着重讨论三个问题:

  (一)把握初中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

  对物质组成、最基本分类的认识(物质分类观):

  能综合运用元素、原子的概念,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组成、分类。

  依据物质组成性质特点,认识化学物质分为混合物、纯物质;纯物质有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由几种不同元素原子构成;化合物还可以依据分子组成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有机化合物等;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大多是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提纯,以便研究、利用。能正确运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变化观)

  化学反应变化多样,都有新物质生成,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重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物质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原子彼此结合会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能可以与热能、光能和电能相互转化;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利用化学能。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要提倡绿色化学,使用无毒无害低廉的原材料,实现化学反应的无污染,低能耗,原子利用率高。

  认识化学的价值(价值观)

  化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物质,从自然界(矿物、动物、植物)分离出纯净物质,确定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自然物质或者近似自然物质的新物质,合成(创造)自然界没有的人造物质;化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化学过程;实现物质相互转化,变害为利、制造新物质、去除自然物质中的有害杂质、添加有益物质;实现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2.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科学最基础的核心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3.要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这样建构教学内容体系,怎样选编教学内容

  为了建构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不单纯以化学学科内容体系安排章节顺序,不要求初中学生把握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系统。努力吸取学生中心、学科中心、社会中心三种教材编写体系的长处,使学生愿学、能学、爱学、会学、学了有用、能用。注意从学生经验、在生产生活情景中学习最常见的化学品,认识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并能应用于理解、处理简单的实际化学问题。关注知识的形成与规律的揭示。只要求能从某些事物感性认识提升到初步的理性认识。

  (二)了解初中学生化学学科知识认识发展的规律

  了解学生化学知识的认识起点,抓住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点、难点,正确地认识并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逻辑顺序设计并开展教学。

  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自身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的制约。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这些内容能否被学生感知、接受,取决于学生个体的心理结构。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要与学生的认知及心理规律相适应。

  、

  课例2对酸、碱、盐的认识。

  以这两个案例为载体,向一线教师示范如何去了解学生化学知识的认识起点,怎样分析并把握学习目标,怎样抓住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点、难点,以期能正确地认识并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逻辑顺序设计并开展教学。

  (三)有效的设计与组织化学课堂教学

  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推动学生的认识的发展,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例3物质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欲望。

  倡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启发式讲解、探究学习指导、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活动等)来设计与组织教学。

  课例4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重点在哪里?怎样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资料,怎样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怎样验证表达结论?

  课例5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学习活动。

  化学实验是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要把握实验教学的要求----把化学实验作为探究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手段,不能过于强调化学实验技能的细节要求和训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过程了解实验条件控制和实验操作要求,防止学生机械记忆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强调化学实验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结合化学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进行探究活动。

  课例6孔雀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课例7元素概念的建立

  课例8中和反应概念的建立

  策略1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从比较熟悉的自然、生产、生活中感知化学事物、领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学习情景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激发和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2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化学学科知识、技能,提高探究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策略3探索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形成科学的概念。

  概念的形成不等于定义的了解和记忆,要注重帮助学生从相关化学事实、中领悟其中蕴含的本质,从中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学习中新情景中运所学概念,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概念学习有阶段性,不能超越初中学生的理解水平;概念的引入、讲解要注意处理既要通俗易懂,也要注意不违背科学性。

  策略4注意处理好学生学与教的关系,运用多样的学习评价手段,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教学提供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课程标准要求综合运用纸笔测验、通过某项学习活动进行表现性评价、建立学习档案三种发生实施学业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平时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策略5运用教学智慧,处理好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开放性与实效性、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进度,提高教学有效性。

  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善于利用学生学习过程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和启发引导的契机,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营造舒缓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注意让学生了解人们怎样运用化学知识,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价值。

  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用语的学习不要求一次完成、对于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不要求从严密的定义入手,而是逐步在学习过程中渗透,让学生在多次接触、使用中理解、掌握。

  课例9化学符号(用语)的学习与复习

  课例10牙膏中碳酸钙的检验与含量测定(酸碱盐性质知识应用复习课之一)。

  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识较感兴趣,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学习习惯较差,对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固,更不能灵活运用。为此,在复习中尽量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探究学习课题,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帮助学生复习

  课例11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证明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能被吸收,并且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课例12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学习

  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减少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吗?

  最后,我们来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个样。书中积蓄着古人和今人的经验,固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学生方面说,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说成“读书”,便把这个意思抹杀了,好像人学校只须做一些书本上的功夫。因此,说成“教书”,也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

  主要学习体会如下:王教授在讲座中具体的讲解了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要注意的三方面,还给我们列举了很多课堂范例。最让我感受颇深的是王教授讲的这样一句话:“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个样。这里我不敢用一个“教”字。因为用了“教”字,便表示我有这么一套本领,双手授予学生的意思;而我的做人做事的本领,能够说已经完整无缺了吗?我能够肯定的说我就是一个标准的健全的公民吗?我比学生,不过年纪长一点儿,经验多一点儿罢了。他们要得到他们所需的经验,我就凭年纪长一点儿、经验多一点儿的份儿,指示给他们一些方法,提供给他们一些实例,以免他们在迷茫之中摸索,或是走了许多冤枉道路才达到目的——不过如此而已。所以,若有人问我干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我决不说“教书”……我自己多年以来常常以“为人师表”自居,不知不觉中已经教条化了,王教授的一席话点醒了我,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总觉得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层什么,原来是我一直把自己放错了位置。

  一、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组织实施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

  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基础。把握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及其逻辑结构、具体了解学生的基础与经验与认识发展规律,是进行教学设计、也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保证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功,主要指学习情景的创设,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学习的等三个方面。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制定和把握

  探索如何处理好五个关系:教与学、预设与生成、学习与练习,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

  二、以下着重讨论三个问题:

  (一)把握初中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

  对物质组成、最基本分类的认识(物质分类观):

  能综合运用元素、原子的概念,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组成、分类。

  依据物质组成性质特点,认识化学物质分为混合物、纯物质;纯物质有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由几种不同元素原子构成;化合物还可以依据分子组成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有机化合物等;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大多是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提纯,以便研究、利用。能正确运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变化观)

  化学反应变化多样,都有新物质生成,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重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物质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原子彼此结合会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能可以与热能、光能和电能相互转化;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利用化学能。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要提倡绿色化学,使用无毒无害低廉的原材料,实现化学反应的无污染,低能耗,原子利用率高。

  认识化学的价值(价值观)

  化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物质,从自然界(矿物、动物、植物)分离出纯净物质,确定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自然物质或者近似自然物质的新物质,合成(创造)自然界没有的人造物质;化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化学过程;实现物质相互转化,变害为利、制造新物质、去除自然物质中的有害杂质、添加有益物质;实现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2.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科学最基础的核心内容

  3.要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这样建构教学内容体系,怎样选编教学内容

  为了建构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不单纯以化学学科内容体系安排章节顺序,不要求初中学生把握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系统。努力吸取学生中心、学科中心、社会中心三种教材编写体系的长处,使学生愿学、能学、爱学、会学、学了有用、能用。注意从学生经验、在生产生活情景中学习最常见的化学品,认识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并能应用于理解、处理简单的实际化学问题。关注知识的形成与规律的揭示。只要求能从某些事物感性认识提升到初步的理性认识。

  (二)了解初中学生化学学科知识认识发展的规律

  了解学生化学知识的认识起点,抓住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点、难点,正确地认识并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逻辑顺序设计并开展教学。

  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自身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的制约。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这些内容能否被学生感知、接受,取决于学生个体的心理结构。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要与学生的认知及心理规律相适应。

  、

  课例2对酸、碱、盐的认识。

  以这两个案例为载体,向一线教师示范如何去了解学生化学知识的认识起点,怎样分析并把握学习目标,怎样抓住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点、难点,以期能正确地认识并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逻辑顺序设计并开展教学。

  (三)有效的设计与组织化学课堂教学

  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推动学生的认识的发展,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例3物质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欲望。

  倡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启发式讲解、探究学习指导、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活动等)来设计与组织教学。

  课例4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重点在哪里?怎样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资料,怎样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怎样验证表达结论?

  课例5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学习活动。

  化学实验是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要把握实验教学的要求----把化学实验作为探究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手段,不能过于强调化学实验技能的细节要求和训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过程了解实验条件控制和实验操作要求,防止学生机械记忆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强调化学实验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结合化学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进行探究活动。

  课例6孔雀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课例7元素概念的建立

  课例8中和反应概念的建立

  策略1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从比较熟悉的自然、生产、生活中感知化学事物、领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学习情景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激发和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2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化学学科知识、技能,提高探究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策略3探索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形成科学的概念。

  概念的形成不等于定义的了解和记忆,要注重帮助学生从相关化学事实、中领悟其中蕴含的本质,从中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学习中新情景中运所学概念,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概念学习有阶段性,不能超越初中学生的理解水平;概念的引入、讲解要注意处理既要通俗易懂,也要注意不违背科学性。

  策略4注意处理好学生学与教的关系,运用多样的学习评价手段,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教学提供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课程标准要求综合运用纸笔测验、通过某项学习活动进行表现性评价、建立学习档案三种发生实施学业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平时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策略5运用教学智慧,处理好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开放性与实效性、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进度,提高教学有效性。

  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善于利用学生学习过程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和启发引导的契机,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营造舒缓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注意让学生了解人们怎样运用化学知识,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价值。

  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用语的学习不要求一次完成、对于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不要求从严密的定义入手,而是逐步在学习过程中渗透,让学生在多次接触、使用中理解、掌握。

  课例9化学符号(用语)的学习与复习

  课例10牙膏中碳酸钙的检验与含量测定(酸碱盐性质知识应用复习课之一)。

  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识较感兴趣,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学习习惯较差,对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固,更不能灵活运用。为此,在复习中尽量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探究学习课题,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帮助学生复习。

  来源:江西教师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与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下一篇: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对酸、碱、盐的认识】相关文章
【对酸、碱、盐的认识】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