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背后的思考

逍遥学能  2017-11-12 11:47

在一次化学评优课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片段:当老师演示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火焰的实验时,出现了意外情况,她第一次将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倾倒向烧杯里,结果两只蜡烛都没有熄灭,听课的学生群中发出“嗡嗡”声,老师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于是她拿起第二瓶二氧化碳又向烧杯中倾倒,这时几十双眼睛都盯着烧杯里的蜡烛,结果更是出人意料,高处的蜡烛先灭了,学生中一片哗然!老师有点不好意思了,她请一名学生上来帮忙又重新点燃了两只蜡烛放入烧杯里的阶梯上,重新演示,低处的蜡烛先于高处的蜡烛熄灭。终于“成功”了!此时从台下传来学生们的一片掌声,老师也如释重负般露出了笑容……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老师锲而不舍的精神的赞许,同时也是为终于见到了实验预想效果而感到高兴,但是作为听课者的我却有了更多的思考。

  

  该实验是想通过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的两个性质,其一是不支持燃烧;二是密度比空气大。教师演示的实验目的也是想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此结论。但是由于实验条件或操作方法不同等因素影响,实验现象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只考虑预期效果要与书上的结论保持一致,那学生会对该结论产生怀疑,或者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不管什么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只有这才是真理!而实际上不管出现什么实验现象,事出必有因,如果蜡烛燃烧时间长了,烧杯容积过小,烧杯内温度很高,那二氧化碳是倒不进去的,所以蜡烛不灭;如果倾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合适,高处的蜡烛先灭掉也有道理,等等。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失败的次数将大大超过成功的次数,没有经过失败或错误的教训而直接从顺利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是脆弱和肤浅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失败的实验或有异常出现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如果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总结经验后重新演示,即使改变了教学计划,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收获却是很大的,坏事岂不变成好事了吗?

  

  当然每个授课教师都希望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与预期完全一致,但是一旦出现异常,教师必须为过程中所发现的新的或未曾预料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否则我们的学生会因而失去了很多了解或理解化学的机会,教师上课心中要永远装着学生,是为学生在上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蒸发和结晶
下一篇:奇特的燃烧现象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掌声背后的思考】相关文章
【掌声背后的思考】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