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闻评论

逍遥学能  2017-11-04 13:18

还有99天就过去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下这一年中发生了关于地理的什么大事吧,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理新闻评论,以下就是全文阅读,欢迎大家跟小编一起学习。

【世界最大超级火山恐六十万年来首度喷发】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美国科学家表示,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据悉,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根据科学家的预测,一旦爆发,它的破坏力将是圣海伦斯火山1980年喷发时的一千倍。届时,熔岩会被喷到天空中,毁灭植物的火山灰云也会喷涌而出,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将覆盖厚达10英尺(约合3米)的火山灰。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将不适宜居住,火山喷发还会向空中释放有毒气体,令数以千计的航班停飞,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倘若真如科学家预测的那样,这将是它60万年来首次爆发。在过去210万年间,这座火山曾三次大规模喷发,研究人员表示,它恐怕会在不久后再次喷发。据研究人员介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上升——仅在过去三年,其地面就以每年3英寸(约合7.6厘米)的速度升高,这是192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

不过,由于受困于数据的缺乏,他们并没有发出全面的警告,也不能对下一次灾难何时降临做出准确预测。一旦最终爆发,其破坏力将使得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喷发相形见绌。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在2010年4月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在天空四处飘荡,致使世界各地的空中交通瘫痪了数日。

【中国黄渤海海冰3.58万平方公里 渤海四成被覆盖】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阮煜琳)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最新消息说,24日,中国黄渤海海冰面积已达3.5793万平方公里。渤海浮冰面积达3.16万平方公里,渤海40%的面积为海冰覆盖。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台24日发布莱州湾海冰黄色警报,辽东湾海冰蓝色警报。

根据24日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黄渤海海冰面积已达3.5793万平方公里。渤海莱州湾的海冰最大外缘线为37海里,分布面积6188平方公里,占该海域面积的69%,达到海冰黄色警报标准,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冰莱州湾黄色警报。辽东湾海冰最大外缘线为72海里,分布面积17436平方公里,占该海域总面积的57%,较之前一日略有增加;渤海湾海冰最大外缘线22海里,分布面积8004平方公里,占该海域总面积的54%;黄海北部海冰最大外缘线为13海里,分布面积4165平方公里,比前一天略有增加。

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台预计,25至26日,气温较为缓和,冰情较为稳定,预计未来三天渤海辽东湾最大浮冰范围65-75海里,最大冰厚35厘米;渤海湾最大浮冰范围20-30海里,最大冰厚25厘米;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35-45海里,最大冰厚25厘米;黄海北部最大浮冰范围15-25海里,最大冰厚25厘米。

【气象专家称全球暖化致极端天气 或20年一遇】

中新网1月18日电 据台湾《联合晚报》18日报道,气象专家称2010年是“极端天气年”,极端现象持续到新年度,澳洲出现百年一见的大水、巴西泥石流造成670多人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中国、日本、韩国都出现数十年来最低温。

今冬全球极端天气层出不穷。专家指出,北半球异常天气源自北极冷风,南半球则主要受到反圣婴现象影响。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警告,随着全球暖化,以往百年难得一遇的极端天气,将可能变为“20年一遇”。

气候专家指出,由于气候暖化,北极冰盖的体积近30年来减少了20%。极地海洋缺少冰层覆盖,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极地冷气团不断南侵,主宰了北半球的气候。

不久前欧洲的大雪,就是因为北极冷空气引发大雪寒潮天气;影响所及,美国日前也出现连夏威夷都下雪的“异象”,中国本该四季如春的贵州也出现冻雨。韩国出现96年来最低温,汉江也为之冻结。

而澳洲的水患则是反圣婴现象作祟,这次反圣婴现象从2010 年中持续至今,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的水患也是反圣婴的影响。

2010年已是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国出现史上最高温。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说,计算机仿真研究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频繁,且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例如以往100年将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到了本世纪末,2003年欧洲夏季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福建加强海洋生态修复 严控湾内填海造地】

中新社福州1月6日电 (记者 孙贤迅)海洋大省福建今年将着力加强近岸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实施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修复与建设,使其呈现“碧海银滩、鸥飞鱼跃”的美好景象。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刘修德6日表示,为建设海域清洁、环境优美的“蓝色家园”,福建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和海洋生态修复力度,加大重点海湾、河口和渔业养殖集中区的海洋环境综合整治,采取退堤还海和截流治污、红树林扩种、污染物回收、调整养殖集中区养殖密度、推进科学投饵及用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监控等措施,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突破。

福建省政府日前出台文件提出,争取到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面积63%以上,到提高到65%以上。

刘修德称,为保护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福建鼓励和倡导科学用海,今后严格控制海湾内填海造地,引导鼓励湾外围填海造地;积极指导沿海各市政府开展区域用海规划工作,促进集约、节约用海,减少湾内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格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防止和减少涉海、滨海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

他说,福建还将进一步完善突发性污染事故和海上灾害应急机制,完善海洋灾害以及突发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海域和渔业水域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的原则,促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陆域、流域环境保护相衔接。

近年,福建积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海洋生产总值位居大陆前列。但是,随着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福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主要是:海域环境总体污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局部区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损害,防治海洋污染应急能力薄弱,海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科学家南极冰原搜寻到170块陨石】

北京时间1月5日消息,美国太空网报道,在南极的冰原上,一群科学家们正到处查看着地上的岩石。这些人都是陨石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属于2010-度“南极陨石搜寻计划”(ANSMET)的一部分。

一位考察队员从南极拉巴斯冰原(LaPaz ice sheet)上更新了自己的博客,她评价他们目前的状态“非常不错”。

“我们已经在这里的冰原上宿营两周了,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梅莉莎·莱妮(Melissa Lane)写道。她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行星科学研究所(PSI)。“我们一共找到了170块陨石,而从岩石学角度来说,最有趣的一块就是最新发现的这块。”

莱妮是考察队中一位行星地质学家,这个小组还包括了约翰·斯科特(John Schutt),这是一位拥有30年经验的野外科学向导和安全官员;赛伦纳·奥农(Serena Aunon),来自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宇航员兼医师;以及地质学家斯蒂芬·巴劳(Stephen Ballou),他来自威斯康星州毕洛伊特学院。

考察小组于去年12月16日乘坐一架“双水獭”型飞机抵达拉巴斯冰原,一并运抵的还有供队员们使用的帐篷、炊事用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第二天,另外两架飞机运来了雪地车,从而让早已急不可耐的科学家们开始他们的首次陨石搜寻之旅。

“这里的美景,以及驾驶这些新奇车辆穿越广袤无边的冰原的经历,让每个人都兴奋不已,巴劳说。“我们每个人都高兴极了,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在这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在这里唯一的目的就是工作。而且在这里工作将非常困难,一切平常的小事都会变得困难重重。包括穿衣服、吃东西,甚至仅仅走出帐篷都很不容易。”

不过,考察小组对于他们还能在南极待上25天,并有机会前往帕图夏特山脊仍然感到振奋不已。“我们可以继续我们对陨石搜寻的热情”。来自宇航局的队员奥农也在她的博客里记录着他们遇到的情景。

“‘Ski-Doos’雪地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它装备精良,携带有可维持4人生存的救生包,陨石采集设备,几升的水,食物,医疗包,铱星电话以及GPS定位设备。”奥农说。“我们在早晨对雪地车引擎进行了细致检查,以便确保它表现出色。”

“南极陨石搜寻计划”自1976年起便一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及宇航局行星科学分部提供资金支持。

南极自从它被发现以来便不断有陨石被寻获。第一块南极陨石于1912年由一位澳大利亚考察队员发现。那么,考察队员们是如何采集陨石的呢?

首先,他们将要用到他们携带的陨石采集工具包。这个包里应当包括如下一些工具:放陨石的无菌袋,标有数字的标牌,密封用的胶带,记录陨石信息的笔记本,以及剪切东西的剪刀。

队员们必须非常小心不去触碰到陨石,甚至不应当让呼出的气体接触到陨石。而将陨石放在你感冒流鼻涕的鼻子下端详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陨石应当被尽可能快地装入无菌袋密封,因此一般的做法是将袋子打开,倒扣住陨石。应当对陨石进行测量,有时候还需要拍照,并记下其大小尺寸、颜色以及可能的分类。随后,在袋中放入一个铝制的数字铭牌,并将袋口密封。如果运气好的话,在一天的收集后,队员们的背包里应当是鼓鼓的,装满了陨石。

这些收集来的陨石将被保持冷冻状态并送往位于休斯顿的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南极陨石隔离实验室。在这里,陨石样品将被仔细地干燥化处理,进行切片,以便分发给研究机构使用。

【日本将把冲之鸟礁建成海洋资源调查基地】

中新网1月6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6日报道,日本政府将从度开始在“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建造一系列设施,将其建成海洋资源调查基地。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此外,由于周围海域可能存有稀有金属等资源,日本政府今后计划对此展开调查。

报道称,日本此举旨在保全对以冲之鸟礁为中心、半径200海里(约370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EEZ)的勘探开发主权,同时抗衡一直主张该“岛”“只不过是一块岩礁”的中国。中日之间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冲之鸟礁东西长4.5公里,南北长1.7公里。涨潮时仅有北小岛和东小岛的顶部(均为1米左右)露出海面,目前靠环形混凝土护岸得以保全。

由于太平洋的巨浪会加速水泥建筑的老化,因此新建的设施必须能够抵抗恶劣的天气。计划中将在冲之鸟礁的外侧建造码头,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相关部门4月后将对船舶停靠处的海底进行测量,并调查波浪的强度和方向等情况。

日本政府去年5月通过了法律,规定位于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礁和最东端的南鸟岛(隶属东京都)都置于国家管理之下,并决定建设港口等设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最大的岛屿
下一篇:福建旅游-天门山峡谷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地理新闻评论】相关文章
【地理新闻评论】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