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10-30 09:13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许多高一学生都反映高一数学难学,上课听不懂,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初中数学学得很好的学生。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应对策略。
一、高中教材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体现出“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数学语言更抽象了,思维方法更理性了,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历来学生都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加之时间紧、难度大,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老师教学方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因此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解惑;而高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了初中较慢教学进度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对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或基础缺陷的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高中教材中不但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高中习题类型复杂多变,教师不可能讲各种习题类型,这对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新生来说,自然不适应。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心理的原因
学生初三下学期为迎接中考紧张了一学期,中考结束后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紧接着两个多月的放假,一般学生均不看书,知识遗忘多。步入高一后,不少学生在新鲜后,认为高考还早,不必开始就如此紧张,这种突击取胜的侥幸心理,使松懈情绪得以蔓延。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度过“困难期”的对策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
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针对这些问题可安排一些讲座,学生收益会不小。
二、优化高一课堂教学
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安排一定时间讲衔接教程,如二次函数、方程问题,因式分解等问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其次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读,怎样列出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做好“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三、加强高一数学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其一、重视课堂学习,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学习离不开课堂,记笔记是较好的辅助手段。其二,向老师同学多请教交流。其三,独立思考习惯。钱伟长在清华向林家翘学到的学习诀窍是下课后及时小结课上内容,当晚具体回顾,每月总结一番,理科成绩突飞猛进。其四,善于集题。集错题、集好题。罗增儒教授在《好题妙解》一书中倡导,建立题集曾使得很多数学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最终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
四、培养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数学史,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力求把枯燥的东西讲得有味。另外可安排一些课题让学生讨论,引入激励机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好学生,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度过这一困惑时期。(来源: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