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10-23 09:16
整个初一上学期我都不在儿子身边,他的学习思维发展情况我基本上不了解。尽管偶尔电话中给儿子一些建议,但具体落实到学习之中还能有多少,就更不明底细了。
回到儿子身边后,通过二十多天近距离接触,给他学习辅导、交流和互动,逐渐对儿子学习思维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很多家长看来,学习思维这个术语好像有点深奥,但如果用庖丁解牛之法来解析,大概你就清楚是什么意思了。
我认为学习思维概念,是指一个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意愿,合理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学会了基本的知识概念,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之后,针对不同学科摸索和建立起的学习规律,从而在大脑中建立起稳定的思维模型。
1、学习意愿的建立
就拿儿子的学习意愿来说,他想学好,动机很明确,但是受制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的影响,学习的持续能力(毅力)偏弱,常常让才仅燃起的学习兴趣火苗很快就被颓废情绪湮灭了。正如儿子给我讲过的,他一学期下来几乎有点麻木了,不知道如何学好。瞧,学习意愿虽然在孩子潜意识里存在,但就是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导致他的学习意愿逐步下降,最后变成和尚撞钟——撞一天算一天。
通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和正向激励,儿子终于从学习困难中走出来,他不再受之前的琐碎烦恼影响,而是充满信心去面对每天的学习工作。
有一天我和儿子聊天,讲到一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我说,现在呼市初升高已经出台新的改革方案,中考之后,将会按1:1录取,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学生只能进入职业中学继续读书,而另一半进入公办或私立学校。儿子问为什么只有一半呢?我说,因为高中办学规模就那么大,如一只碗盛满了水,你再往里倒就溢出来了。儿子又问,职业高中有什么不好吗?我说,目前总体形势来看,职高教育和就业体系并不成熟,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无论从专业能力,自身综合能力,还有社会竞争力都较之大学毕业生差很多。儿子想了想,感觉我说的有道理,又问,早点毕业不好吗?我说,过早走向社会,你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缺乏大学教育的经历会让你的将来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职高三年级的女孩子,在深圳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去讲座,听讲座的家庭之中有一位个子较高的女孩子,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找到我聊天。我问她为什么要听我的课,她说,以前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生活和学业目标而混日子,现在发现自己错失太多的宝贵时间和机会,眼瞅着马上就要毕业进入工厂实习了,心里特别难受。我问姑娘,为什么要难受呢?她答,我以前不少初中同学现在面临高考了,和她们在一起时,看着她们聊着将来进入大学后的种种梦想,我特别羡慕,感觉自己的梦破灭了,甚至我现在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了。我安慰着这位姑娘,告诉她哪一行都会有发展的机会,只要你不消极面对,敢于适应新环境,有自己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目标。
当我讲完后,我问儿子,老爸给你的讲的这些,你悟到了什么?儿子没有笑,而是很认真地说,以前我没有明确的学业目标,就和那位大姐姐一样混日子,根本没有考虑过中考以后怎么办,经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己也应该头脑清醒一些了,不能再继续麻木下去了,我要认真对待我的学习。
我笑着对儿子说,你能说这些已经非常不错了,老爸相信你真的能合理看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学习不是装样子,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凭真功夫考出好成绩,证明自己行,不比任何人差。
通过类似的交流,儿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每天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从不情愿学习,到主动学习,足见其学习意愿已经初步得以确立。
2、学习时间的安排
我回来后接触儿子的前几天,我发现他对学习时间的安排仅限于我的安排,如果我说结束了,他便不再有学习的念头。我非常清楚,如果现在就帮他把一整天都全部安排学习根本不可能,因为他有一个对学习的心理饱和度,达到极限后便会下意识反感学习。
于是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一般只上午安排两个小时,下午安排两个小时,让孩子逐步适应。有时学习一两天,他会主动请假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我则爽快地应允了。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提出学习耐力和自控力的概念,让儿子清楚,进入青春期后,一个少年需要重视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否则,原来惯性的偷懒心理极易将学习目标丢失。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儿子在学习耐心和自控力方面明显增强,学习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当儿子白天的学习节奏建立起来后,我开始引导他关注一早一晚的时间。因为早晨是头脑最清醒,记忆力最好的时间,可以背记英语和文科知识,晚上可以学习理科,这样就容易让自己均衡安排学习时间了。当然,话容易说,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儿子进入初中后,据我了解,大脑中还未建立起全天候学习的意识。
我建议儿子不妨先从晚上入手,自己尝试做一些练习题,看看能否静下心来。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大脑就逐步接受学习这种活动了。当然,必须要战胜电脑、电视和手机这些电子产品的诱惑与干扰,否则,你根本无法专注于学习,只能被动当时间的奴隶。儿子点头称是,从他的情绪表现来看,完全听进了我的话,因为我并没有强迫他必须要怎样做。这就是对待青春期少年与儿童的区别所在,越是强迫越会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