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逍遥学能  2014-04-14 10:24





一、单项:(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分×10=20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
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3、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 矿泉水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水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鱼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8、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防止药品滴在桌面上,胶头滴管可伸入试管内部滴加液体
B、用量筒取13.37L的稀硫酸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4
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10、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煤炭燃烧 B、白炽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C、食物腐烂 D.酒精挥发


二、不定项(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2分×5=10分)
11、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能混入其他气体,可以使 用的可燃物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 D.蜡烛
12、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水——氧气+氢气 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铝+氧气——氧化铝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 的是 ( )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14、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acdfe B. abcdef C. bacdef D.abcdfe
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 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三、(37分)
16、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10分)

氮 Fe 氧 钙 He 碘 S 镁 钡 Ar

Hg 氯 K 碳 银 n P 铜 铝 Zn

17、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氮气、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2.5分)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
(2)紫红色固体物质是 ;
(3)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是 ;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5)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

18、根据空气的成分,用物质的名称:(2.5分)
①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 占78%, 约占21%。
②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④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露置于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19、把某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金属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书写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12分)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
(2)硫在空气中燃烧 ( )
(3)铁在氧气中燃烧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6分)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若不小心,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扑灭方法是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 “仰视”或“保持水平”)。
(5)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来取用,即液体一般取 ,固体一般是 。

四、实验题(28分)
22、(9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
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
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

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

_______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③ 。
(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的目的
是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先______________后
_______________,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
(5)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同时生成硫酸锌。你认为制取氢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
2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6分)
(1)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自顶端起约1c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⑤形状圆柱形,顶部为 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 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在较低温度下和少量催化剂(如nO2)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7分)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总结
实验一取5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 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①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 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②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③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带答案)
下一篇:2014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测试题A卷(带答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201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