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10-10 14:4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加强教法研究,实施因材施教
1.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如丰富的图形世界、有趣的七巧板、教育储蓄、打折销售等数学问题的学习使数学基础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数学知识注入了生动的生活气息,从而赋予了生动、丰富的意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建构数学模型,提出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应有轻松自如的表现,促使并给予学生在积极敏捷的思维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和参与,积极从诸多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捕捉能使教学活动深化的机遇。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使双边的或多边的研讨活动自然而深入地展开,并得到完满的结论。对于希望让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教师要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教师要有训练意识。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情境,提供全体学生参与的气氛,给中、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要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获得自我反馈的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寻求反馈信息,同时进行自我调整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两节课时只能学习一节课的内容就算不错了。这样的训练必然影响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四、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素质。
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有活力的、有意义的数学。除了课堂教学外,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每一位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类数学问题,逐步会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也许这些数学知识并不完全正确,但对于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他们会认真地从事着这项活动。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善于尝试评价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差异,去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并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问题中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交流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价值。另外,合作探索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也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以引导,千万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还应当对学生的意志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魏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