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法刍议

逍遥学能  2017-09-18 15:16

近年来高考逐渐体现出灵活,与实际相联系的趋势,加大了向思维能力考核的倾向。因此,让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成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的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悟性,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这不仅是应试的要求,更是素质培养所需。课堂教学是进行教与学的关键环节,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边协同合作。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能否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试错法”更能达到优化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克服学生对历史知识“枯燥”的感觉和对历史方法的“玄妙”的印象。其中,教师对学生充分的了解,对他们的思路的掌握是使用“试错法”的前提,错误太明显与太隐蔽者都起不到足够的效果。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法”。学生在考试、做题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先有意识的让学生出错,然后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犹如打现场“疫苗”一样,增强了学生对错误的警觉意识并产生了防范免疫力。“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无疑无思,无思无悟”。思为悟的动力,疑为思的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错解思路的启示,引导学生根据错解的反馈,走出误区,步上坦途。

有经验的教师有一个共识,考后的讲评比考前盲目的、全面的复习给学生的受益要大得多。

这也正是“试错法”魅力所在,但有相当部分教师只注重考前的复习、冲刺,往往忽略了试后分析、讲评这一重要环节。这也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之一。即“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得好,皆大欢喜,考不好,垂头丧气。对出现的错误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改正的勇气。事实上,在每一次考试中都能不同程度的体现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学生重视分数的心理,引导他们分析自身的缺点,总结优点长处,“取他人之长,避自己之短”。根据个人体会,制约学生成绩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主观因素有:考试心理不稳;压力过大;时间紧迫;突发事件等。客观因素有:学生基础不牢固;知识掌握不全面;思维方法有缺陷等。如果不分析和分析不正确,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在试后应从大量的试卷分析中,发现错解的闪光点,透过思维的断面,预见学生学习的缺憾,通过这种纵深的挖掘,找到日常教学所不能体现的经验。并从错误入手,让学生在主导参与正误交锋中,通过“知错、改错、放错”三部曲,加深了解并保持鲜明记忆。以错误作为“负反应”的刺激,一方面能反面“强化”错误,达到以反显正的目的;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重拾自信和学习的兴趣。

各门学科都有自身的学习规律,都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体会更为有效的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当今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的腾飞,信息的传播,要求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学会学习,学会适应。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把知识库中的东西一件件“搬”出来。所以,试错法不能局限于教师导错、学生纠错的单一形式,而是教给学生一种在失败中发现财富,在错误中纠错自我,战胜自我的勇气和能力。试错法,在具体的教学上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错误的纠正都是好的试错法。

强者的真正意义在于,在失误中自新,在失误中自信,在非议中自爱,在嫉妒中自强。无论多么美好的理想之光,也只能从现实的地平线上升起,与其在别人的成功中自责,不如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播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考备考需重视基础强调能力
下一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贝纳塞拉夫逝世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试错法刍议】相关文章
【试错法刍议】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