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9-05 14:51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发展也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种教学手段可以相互取代。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发展,不是以排斥、淘汰、完全否定其他教学手段为前提的,它们的存在和应用具有共时性,各自的发展也是有连续性的,即使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目前在地理教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相反,更新、发展是对已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一种补充,是对教学技术手段体系整体上的一个完善。在日常教学中,这种更新和完善的体现就是常规教学条件的“多媒体”组合。它的意义就在于最好地发挥各种教学媒体在学生感知、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技能方面的长处,弥补各自的短处,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益。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许多地区和学校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更为教学改革拓展了新渠道。
但是,在地理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不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一味的使用多媒体,忽略了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如,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地球的运动”,真可谓是信息量大,显示了现代地理教学手段的巨大优势。但是,仔细品味,却发现,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却存在着缺欠。如果“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地球仪、手电筒配合演示会更为直观、妥当,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更易激起兴趣。还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着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无板书现象极为普遍。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一味的演示讲解课件,忽略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
虽然,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然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显而易见,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
二、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
1.不容忽视的常用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与认识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我们知道,常用的传统地理教学手段一般包括应用地理模型、标本、仪器、挂图、板图、板画、板书等。其现代地理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应用录音机、录像机、VCD、 DVD、闭路电视和计算机及它们的软件。二者各有所长,各有不同的用途。即便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也应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或对其进行组合。通常,教学手段的选择,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特别是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地理现象和规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板块运动和大陆漂移,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要比教师口头表达效果好得多。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师的特长选择教学手段。如学校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教师又具有制作软件、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或力所能及的教学手段,利用学校和个人的优势,扬长避短、以满足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反之,学校条件较差,教师板图板画等教学基本功能力较强,采用常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会收到好的效果。三是要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选择教学手段。有些教学媒体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触摸、操作,如地球仪、三球仪、经纬网地球仪、标本、模型、拼图等,其动感较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效果就较好。
地理教师应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提高教学能力,在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丰富教学手段,扩大地理教具的使用范围,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尤其应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这已成为当今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幻灯、电影、录像、激光视盘等已逐步在各地普及,近几年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也十分普遍。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认真学习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地理教学手段的革新。
2. 传统与现代地理教学手段的协调
现代地理教学手段的应用,无疑是对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的巨大冲击。有人问,有了现代地理教学手段,传统地理教学手段还有存在的价值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比较,相形见绌。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地理教学手段就已经是绝对落后的东西,更不意味着现代地理教学手段将完全取而代之。首先,从地理学科的教学的现实来说,还不能说取消黑板和教材,改用计算机等现代地理教学手段来完全作为教学内容信息载体。两者都是教师授课的辅助用具,都只是具有提供直观材料的功能,在教学中应该协调使用。传统地理教学手段,有着自己的长处,现代地理教学手段也有自己的不足。如使用传统地理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用情感熏陶学生;现代教学手段则不能。其次,从我国的国情看,传统地理教学手段,制作成本较低,比较经济,易于购买和自制,甚至可以随手可得;而现代教学手段的造价昂贵,难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全面普及等等。无论从它们自身的特点看,还是从实际出发,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但也不能忽视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的补充。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然而,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无所比拟的优势。如,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的特征,使得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尤为明显。特别是对于运动变化状态的地理事物,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看不到动态地理事物变化的过程,便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效果。利用多媒体则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由静至动,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关于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教师在边讲解边播放有关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成因的动画的基础上,再通过动画演示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地上河”是由黄河泥沙淤积形成的。根据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的事实,进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便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但是,现代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劳动,上述的例子,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调控、讲解等,也会使前功尽弃的。又如,有的老师上“地势和地形”一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教学中将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板图和多媒体课件,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变抽象为形象。通过读图、析图、贴图等方式,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形特点,熟悉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和位置。尤其是教师边讲边徒手绘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略图,弥补了多媒体的不足,发挥了地理板图的独特的优势,重点突出,表现力强,进一步巩固了新知识,使学生通过填略图更加明确了“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板图,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贴图的方式,完成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地形区的分布,将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力地揭示了我国地形分布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了我国地形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现代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近些年来,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上,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它可以表达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表达的事物,它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他们的情绪高度兴奋,将心智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去追求、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提升教学直观性。
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动态感知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及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便于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掌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课堂的容量,优化课堂的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教学整体的突破口。
现代多媒体教学,如同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好处多多。用不好,弊端不少。“扬长避短”,是我们每个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地理教师要把握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1)多样性。
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即它可以将声、像、动画、文字等同时运用、组合运用或个别运用,使其既是教材,又是教学录音带、教学录像带、习题集和测验卷等。
(2)直观性。
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将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秀美风光、民族风情表现得栩栩如生。多媒体还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像成为动态画面,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
(3)重复性。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将其全部内容,大到整个教学过程,小到每一个动画或每一段文字,都可以重复无数遍的进行放映、演示。
(4) 可控性。
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内容完全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掌握,在学习或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可根据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控制演示的内容、次数和速度。
4. 教学手段的切实应用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现代教学手段,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既有其优胜的一面,又有其不足的一面。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适度的选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的为地理教学服务。
国际教育中流行的三句话非常形象:“你听来的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在“长江的开发”一课,有的教师由于运用多媒体,放弃了传统教学的板书、板图。虽然好处多多,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关于长江的自然概况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绘制长江略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简单明了。学生动手画一遍长江略图,哪怕画得不漂亮、很简略,也比单纯读图掌握得好。在基础知识了解以后再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选择哪一种教学媒体,关键要看使用的效果。而不能赶时髦,滥用、套用课件。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从实际条件出发优选教学手段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文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地区的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也存在差距,以及渗透着应试教育的现行教育体制对各地区、各学校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手段时,不得不从当前社会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用好传统教学中积极、合理的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因地制宜地有效结合,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2)根据教师专长、特色优选教学手段。
每一位教师都是与众不同的富有个性的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已形成或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他们不仅存在年龄、心理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且有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不同;由于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差异,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存在缺点和不足。因此,我们在选取教学手段时,一定要考虑教师的年龄、心理和性格特征,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教学能力,因人而异地选取传统教学手段或现代教育技术,以获得较好的整体效应。
(3)根据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手段
在选择教学手段时,你所采用的每一种手法到底是为解决课堂教学中哪一项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借助这种手法你想让学生从中获得什么或理解什么?这是不是最佳的方法?如果选择多媒体,能否体现多媒体的优势?选择的教学手段最好能起到帮助学生感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讨论、教给学生方法的作用,而不搞形式主义。我们不能因为多媒体的直观性而剥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愿望和权利,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直观展示的环节安排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后,并向学生说明多媒体所展示出来的只是众多理解中的一种,与学生头脑中的理解并不矛盾。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和修改,把学生的见解与教师的见解同时展示出来,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张扬学生个性。
(4)“一切为了学生”,优选教学手段
采用什么教学手段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思考,真正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该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使教与学的重心从学习知识转到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上来,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从而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展示人格魅力。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一定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回答,应能起到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这一课件的设计能否使整堂课学生的活动占主要部分,能否让学生有精彩的回答,也是衡量课件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多媒体课件既不能代替学生的回答,也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启发、点拨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映来进行,不应事先设计好,甚至归纳成现成的文字展示给学生。同时,多媒体还应该能体现教师的方法指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借多媒体增加感性认识,也应通过多媒体获得理性的方法指导,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5)合理选择运用教学手段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合理选择教学手段。
一提新课程改革,人们更多的想到的是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其实,这些现代教学手段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它只有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时代精神,才能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教育观念是陈旧的,仅仅把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则现代教学手段不仅不能发挥其优势,反而会成为强化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手段和工具。因此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只有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现代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和阐述教学内容,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永远无法替代的。因为课件的教学设计,内容组织都是靠教师来完成的,课件的构建和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决定着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认知习惯等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同时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默契交流也是计算机无法实现的。
3)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不够形象直观,但它有现代教育技术代替不了的优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至少有两个:第一,教师写的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消化和思考的空间;第二,写的过程是教师把学生带进逻辑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应当注意吸取这两个优点。同一屏幕上出现的文字多少应严格掌握,地理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应逐步显示出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
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教学内容广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教学效率高等优点,但也不可过于追求多媒体效果。滥用媒体素材、过多地添加动画效果将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能抓住知识重点,影响教学效果。
4)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强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现代教育手段真正运用于教学实践,必须通过一线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师对现代教学的理解与运用程度是现代教学手段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可以促进他们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现代教学手段必须由教师去掌握和使用,而教师的行为又是受思想观念所支配和制约的。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控制着行为的方向,错误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比盲目的实践更可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更新教育观念则是比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事情。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效率。我们应走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真正走向现代化。
5.运用教学手段应回避的问题
1)避免唤起学生过多的无意注意
2)避免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3)避免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三、选择常用的教学手段应关注的问题
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等,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手段。但是,在新课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常用的教学手段也要关注下列一些问题。
1.地图的应用要规范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正确使用地图,有利于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正确位置、相互关系等。地图对学生形成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必不可缺少的。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地图一般包括教学挂图、桌面地图(含地图册、附图、插图、填充地图等)。
教师使用教学挂图时要注意:挂图的选择大小要合适,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指图的站位要正确,不遮挡地图,面向全体学生;指图时要规范,关注点、线、面。如,指城市要指一点,指河流要有源头指向出海口,指铁路要沿着铁路线由始点指向终点,指山脉要沿着其走向指一线,指区域要成面,指出其范围等。
2.地球仪的操作要慎重
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如演示地球昼夜的更替,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地球公转、大洲和大洋等。
运用地球仪,说明地球的运动时,操作时要慎重,应特别注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同时注意地轴指向同一方向。其次,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最好能与地图、教学挂图配合使用,以相互补充各自的不足。
3.地理模型的运用要互补
常用地理模型如立体地图模型、褶皱、断层、等高线模型等,它们的直观性强,有利于学生的空间知觉和有关地理概念的形成。应用地理模型要与其它手段结合,特别是要注重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如,等高线模型的使用,要与等高线地形图对照,使学生拨开迷雾。
4.地理图片的运用要灵活
清晰、美观的地理图片,能把一些典型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教学中也要灵活运用,认真解读。地理教师还通过可以引导学生把从画报、明信片等中收集来的有关地理景观的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或放在橱窗中展览,能引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录像、计算机等的运用要恰当
它们可以演示、模拟许多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并可以重复演示、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效果最为理想。但是,运用时也要适时适当,避免单一化。
所有教学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取其所长,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新课程的地理教学一定要关注各种地理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灵活运用,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典型案例1]
人教版地理教材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标准是“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性的知识层次水平。
(2)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读图说出黄河的概况,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地理信息,运用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提出治理的基本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忧患的人为原因的分析,加深环境忧患意识,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1.教学重点:
黄河的治理措施
1.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原因
3.确定依据:
一是教材内容,黄河的治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的治理措施。
四、教法
1.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五、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设“知心儿女大比拼”来猜“母亲”心思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起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所用学法主要是:1、自主性学习 2、合作交流 3、探究感悟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思路:
本课的设计思路:
因为黄河为中国“母亲”河,所以本课打破常规,用拟人的手法,让“黄河”全篇都以“母亲”的身份出现,来引起学生好奇心。并以“知心儿女大比拼”的形式, 通过六轮比赛,来看谁最了解“母亲”,谁最能读懂“母亲”的心思,来评选五名“知心儿女”,一路以“猜”“母亲”心思的引子贯穿全课,并穿插一些自己编写的顺口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力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到愉悦和学有所得的成就感。
本节课主要分为六大步:
一、情境导入
第一轮:“母亲”的独白(黄河的概况)
第二轮:“母亲”的骄傲(黄河的奉献)
二、讲授新课(前四轮比赛)
第三轮:“母亲”的哭泣(黄河的忧患)
第四轮:“母亲”的欢笑(黄河的治理)
三、课堂小结(第五轮比赛:回忆“母亲”)
四、反馈练习(第六轮比赛:“母亲”心思知多少)
五、课堂质疑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黄河的概况
二、黄河的奉献
三、黄河的忧患
四、黄河的治理【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领大家去了解一个你认识,但又不太熟悉的伟大的“母亲”,她是谁呢?(引起学生好奇心)
展示课件:播放《黄河》视频,引出黄河,再伴随古典音乐播放能反映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悠久的图片和录音讲解,指出为什么把黄河称作“母亲”。此后,整堂课都以“母亲”为主题来进行。
展示课件:你了解这位“母亲”吗?想了解这位“母亲”吗?想做这位“母亲”的“知心儿女”吗?
(串串提问,引出“知心儿女大比拼”,并调动学生加入“知心儿女大比拼”)
展示比拼规则:在后面六轮比赛中,每当正确猜出“母亲”心思时,即得一面红旗,所得红旗数量较多的同学,将被评为优秀的“知心儿女”,并颁发获奖证书。
教师导入:将有五名同学获奖,大奖等谁拿?那就看谁最了解“母亲”,谁最能读懂“母亲”的心思了。
【讲授新课】
(引出下文,比赛开始)
第一轮:“母亲”的独白
(引出黄河概况)
展示课件:黄河“母亲”这样介绍自己(主要是通过四句顺口溜来表达出来):猜心思:谁能猜出“母亲”在介绍自己的什么方面?
来自神圣处(引出黄河的源头,再借此让学生进一步读地形图分析黄河的流向及注入哪个海)
不走寻常路(引导学生读图,引出1、黄河的“几”字形,我国第二长河 2、途径省区之多:9省 3、途径地形区之广:4大地形区)
神龙四手足(引导读图,引出四条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三段分界处(引导读图引出上、中、下游分界点)
第二轮:“母亲”的骄傲
(引出黄河的奉献)
引导转承:多少年来,“母亲”一直唱着骄傲之歌,她在为自己对儿女的奉献而骄傲,为儿女在自己哺育下的繁荣而自豪……
展示歌词:
儿女都说我五好:
孕育华夏有功劳,
还有壶口创丰收,
冲积华北灌河套,
跨三阶梯落差大,
我的奉献要记牢。
猜心思:“母亲”所说的奉献(五好)具体是什么?(课件展示反映黄河五大贡献的图片,提示学生根据歌词去猜)
第三轮:“母亲”的哭泣
(引出黄河的忧患)
教师转承:“母亲”刚才还在骄傲,现在为什么又哭了(引起学生好奇心)?以四句顺口溜来体现“母亲”哭泣的原因:
功劳归功劳,过失也不少。
只因得重病,儿女也不孝。
(用前两句说明一下黄河功与过、利与弊兼有)猜心思:“母亲”有什么过失?得什么重病了?儿女怎么了?
教师引导:从诗句中看出“母亲”的过失主要是得重病引起的,“母亲”到底得什么病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母亲”曾经去医院拍下的CT片,同学们帮忙诊断一下……
展示课件:幻灯片给出“母亲”曾经去医院拍的CT片(上、中、下游出现的问题的图片,凌汛问题是难点,格外放在另一张幻灯片具体讲)
1、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引导其带着针对性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独立思考出各河段出现的问题。
2、把全班分为六组,让学生集中讨论出现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小组研讨的成果在全班汇报、交流,之后,教师进行点播和引导,帮学生系统归纳黄河各河段出现问题的原因。
特别指出(难点的解决):
1、展示课件:推理专家:根据一系列的推理引导学生得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和由此形成的河水泛滥(过失)。
2、展示课件:演示地上河形成的动画(起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的作用)。
3、展示图片:一瓶黄河水:得出“一旦水,六斗泥”,引出治黄关键:治沙
通过出现黄河出现问题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引出儿女不孝在哪里,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再次引导:其实儿女不孝不只这些(给出河流污染、断流的图片)引出河流污染和断流,并指出断流也有自然原因。
第四轮:“母亲”的欢笑(引出黄河的治理);
教师转承:“母亲”为什么又笑了?继续引导:刚才因病而哭,现在肯定又因病而笑——病在治或者基本治好了,儿女已经为“母亲”治病,懂得孝顺“母亲”了,猜心思:儿女怎样为“母亲”对症下药才使“母亲”满意的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的图文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人水和谐发展,“母亲”、儿女共欢喜。
【课堂小结】
第五轮:回忆“母亲”
(徒手画板图引出课堂小结)
教师调控,展示课件,指导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答出本节课的所学的主要内容
【反馈练习】
第六轮:“母亲”心思知多少(引出反馈练习)
展示课件:不同的动物图片链接不同的练习题,调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选做不同的练习题。
六轮比赛结束,伴随着轻快的音乐,选出五名所得红旗数量较多的同学,并颁发获奖证书。
【课堂质疑】
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引导,首先鼓励其他同学作答,然后,教师再总结得出结论。
【布置作业】略学生欣赏视频,想到黄河
然后边倾听解说边欣赏图片
兴趣来潮,积极加入比拼活动。
根据顺口溜和教师的引导积极读图、观察、思考,并积极发言,抢答出顺口溜谜语的答案
随着教师的转承转入下一话题
根据顺口溜和教师的引导以及每句谜语所配的感性图片积极观察、思考,并积极发言,抢答出顺口溜谜语的答案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听到“母亲”拍过CT片,产生兴趣
1、学生通过看典型直观的图片来观察、发现黄河各河段出现的问题。2、在老师引导下观察图片、阅读教材
3、按照老师分的小组,针对黄河出现问题的原因在组内进行讨论,初步得出结论,在老师的调控下把所得结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并相互补充。
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积极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积极抢答问题
积极的举手,选择图片,积极选做练习题
数红旗,比较相互手中红旗的数量,前五名上台领奖
学生回忆本课内容,对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其他同学积极举手帮助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选做不同的练习题。视频引出黄河更加直观,印象深刻;图片、音乐及声音解说的嵌入既能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处利用学生的挑战欲强的心理,采用大比拼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知心儿女”的美誉和获奖证书,力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到愉悦和学有所得的成就感。
利用顺口溜猜谜语的形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趣味中领略知识。
利用顺口溜猜谜语的形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趣味中领略知识。
本处顺口溜明了易懂,而且能够充分表达出问题所在
利用CT片的说法,把“母亲”拟人化,显得更加生动,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亲戚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更好的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本难点,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策略,运用了小组讨论法、指导自学法和归纳法的教学方法。
在推理地上河形成原理之后,再形象的展示地上河形成的动画,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根据“儿女不孝”进行德育教育
为“母亲”“治病”的字眼,使学生一下子有了责任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进行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
以“回忆”“母亲””的形式来小结,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运用选择动物图片的形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趣味更浓,属于在快乐中学习。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和成就感。
先让其他学生帮助质疑学生解决问题,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巩固了知识
[板书设计]
黄 河 的 治 理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渤海
黄河的概况 分段:河口和孟津
省区:9个
流经地区: 地形区:4个
黄河“母亲” 黄河的奉献
黄河的忧患
黄河的治理
治黄的关键:治沙 上、下游:凌汛现象
(大连市第十八中学 董那)
[案例1评析]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董老师所设计的“黄河的治理”一课,设计形式新颖、活泼,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气息,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董老师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深入挖掘、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打破常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用拟人的手法,让“黄河”以“母亲”的身份出现,通过“母亲”的喜怒哀乐来引起学生好奇心。通过调动学生加入“知心儿女大比拼”,以“猜母亲心思”的引子贯穿全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力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到愉悦和学有所得的成就感。教学中将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板图和多媒体课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在课堂小结环节,董那老师绘制了黄河及其主要支流,其娴熟、准确一气呵成的板图绘制展示了其深厚的“三板”教学基本功。尤其是教师边讲边徒手绘画“地上河”和“黄河的忧患”示意略图,弥补了多媒体的不足,发挥了地理板图的独特的优势,重点突出,表现力强,进一步巩固了新知识,使学生通过填略图更加明确了“黄河的忧患”的状况。将“黄河的忧患”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力地揭示了黄河各段的隐患,为学生理解黄河的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典型案例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片断
教学方式读图分析、观察比较、资料分析法等教学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备注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研讨新课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冬夏季风特点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3.雨热同期
4.灾害性天气频繁师生问候
有一句话叫“开板就唱”,下面我们先听两首歌。大家仔细听歌词。请一名同学唱《白毛女》片断——《北风吹》。(歌词: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冬来到……)思考:什么风刮来时冬天到了?
再请听同学们的《北国之春》。(歌词: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思考:什么风吹来的时候,春季到了?春季到了,夏季还会远吗。从歌声中,我们可以体会我国不同的季节风向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风。
总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提问:家乡的风多为哪几种?
我们再进一步对比冬夏季风的差异。
风向源地特点影响范围
冬季风偏北风(西北风较多)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寒冷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
夏季风偏南风(东南风较多)太平洋和印度洋温暖湿润东部地区
承转:北京四合院就是适应季风气候的建筑之一。你知道什么是四合院吗?大门朝什么方向开?为什么?(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承转: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夏季风影响显著。又有歌曲这样唱到:有请同学唱《黄土高坡》,
(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是不是中国所有地方的人们都可以感受到西北风和东南风呢?
这两种风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我们就把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叫季风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古诗中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指的是夏季风。我国西北部地区由于距海遥远,夏季风的影响很小,这个区域叫非季风区。
所以,新疆也因此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的说法”。可见,非季风区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稀少。
承转:季风气候显著,使我国拥有优越的气候资源。
指导学生完成40页活动1、活动2
(出示雨热同期资料)分析,得结论。
进一步分析雨热同期的好处。鱼米之乡。
(出示差异显著的同纬地区)
承转:季风气候也为我国带来了各种灾害性天气。
教师简单讲解气候灾害: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学生唱歌、欣赏
思考回答。
观看多媒体,初步了解冬夏季风的相关内容。
表格对比冬夏季风的特点、发源地、特点等内容。
大门朝东南开,因为我国夏季多刮东南风,温暖湿润。
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知识。
分析雨热同期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好处。
寒潮、台风、旱涝灾害等
学生分角色介绍几种气象灾害。如:我是台风,我威力无比……
学生读图,回答
表演藏袍的穿法多媒体
演示冬夏季风
多媒体出示冬夏季风对比空白表格
多媒体(演示北京四合院图片)
多媒体出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多媒体展示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图片或视频资料。
(提供者:大连海事大学附属学校 孙萍)
四、多媒体运用中的主要误区
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好处不言而喻,然而在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中却存在着种种误区,因此如何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老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中针对存在着的许多误区,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避免下面的问题。
1.注重多媒体,轻视教学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设计、课堂引导的主体,多媒体仅是为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只起辅助作用,而绝非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却是多媒体唱主角,老师和学生则是衔接者和看客。如果盲目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课件演示,教师则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只顾观看,无暇思考与练习,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奴隶,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上述案例2 的“季风气候显著”一课,教师真切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完成的决不用多媒体代替,学生能想象出来的,决不用多媒体代替学生思考。如让学生唱歌,比多媒体播放效果要好得多,多媒体是没有生命的,学生却是充满活力的、生动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最愿意看到身边熟悉的人们的表演。
因此,地理教师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摆正主体与媒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
2.注重课件美观,轻视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新的方法,丰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与他人的关系等等。
现实中很多课是通过多媒体的声、光、色等多种信号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制作很漂亮,场面看着也热热闹闹,课堂的氛围也很好,可在课后的学习反馈中,却发现学生不记得已学了什么,只是感觉很有意思云云。如果不顾教学实效的需要,无序、随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插入过多的漂亮图片、动听音乐,实际上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上述案例2 的“季风气候显著”一课,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把握好了恰当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在“冬夏季风对比”这难点的关键时切入,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冬夏季风的移动过程,从而生动形象地解决了冬夏季风的来源、特点等难点问题。在介绍气候灾害时切入视频,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保证教学过程简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制作课件要避免“花哨”,要少而精,忌繁杂,求简练,决不能被多媒体所左右,不能是成为多媒体的奴隶,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注重课件容量,轻视学生思考
多媒体的优势之一是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便于充实教学内容,使课堂容量增加。这对地理教学尤为有利,可以解决学生初中地理基础薄弱的难题,且课堂时间多有盈余。
但教学课件容量增大,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却相对减少,甚至出现一种新形势下的现代媒体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对大容量的快节奏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摘录,经常留下许多空白,而且课后无法全部回忆出来,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整个结构的理解程度。
上述案例2 的“季风气候显著”一课,只有八张幻灯片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图、想象、思考、创造。
4.注重多媒体教学,轻视传统教学手段
协调好 “主与次”的关系。在多媒体教学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支配者,多媒体课件只是起辅助作用的,用来突破教学难点、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讲解者,还具有情感的交流和世界观的渗透等功能。切忌主次不分。
协调 “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优势的一面,也存在其不足之处,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师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多媒体会变抽象为具体,但它仍代替不了老师板书、语言、教态等的变化传递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切记要择优而用,因势利导。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教学时,应该尽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整合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地理信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使课件重、难点突出,精而不滥。
第二,做到四能。能用动画不用静止、能用彩色不用黑白、能写板书不用电子黑板,能思考就不解说。
第三,补充信息而不翻版课本。
多媒体只是一种技术,它无论多先进,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只有一条:即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的效果,它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英特尔总裁克瑞克·贝瑞克博士说的好:“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媒体,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才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才能发挥多媒体的最大功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实践与思考】
1. 教学中你是如何协调传统地理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
2. 你是如何运用教学手段进行地理教学的?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回避哪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正权 著: 《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华艺出版社1998。10:154~159
[2]陈澄主编:《新编地理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67~170
[3]林培英 陈澄主编:《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121~125
[4]孙家镇、钟作慈:《地理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9:132~136
地理网有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