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逍遥学能 2014-04-10 12:14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输入大脑的各种信息如文字、图画、声音,包括我们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我们记忆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记”,二是“忆”。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只有在“记”上下了工夫,才能顺利地“忆”起来;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忆”,才能保证“记”得更牢固。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关于记忆规律的实验报告。其中提到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曲线告诉我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从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我们的注意后,成为了我们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许多知识需要及时巩固,使短暂记忆变成永久记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占有量。
1)坚持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反复记,记反复,因为“记不住”、“记住又忘了”等症状出现的唯一原因是重复记忆的次数还不够。
2)坚持不懈制作精致小巧的“随身记忆本”,精致小巧是为了方便携带,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操练。
3)做到晨记忆、午记忆与晚记忆三结合,充分利用早操前后的时间,中午午休前的时间和晚上上床后的时间集中巩固当天的知识要点。哪怕每个时间段只有5分钟有效学习时间,一天下来都有近二十分钟的时间。这二十分钟记忆三次,比集中用二十分钟记忆一次效果要好得多。道理很简单,一天记10小时单词和十天各用一小时记单词,效果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
4)采用朗读、莫看、抄写、演练、同学相互抽背五种方式相结合的记忆模式,可以提升记忆的牢固程度并且缓解学习疲劳。一般而言,文科(语文、外语、文科综合)需朗读,通过文字、声音多途径增强识记效果;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则侧重抽象思维,需要通过反复做题、演算、整理、归纳,以使自己提高审题的敏锐性和运算的正确率。
5)注意用脑卫生,缓解记忆疲劳。当我们集中精力学习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反应迟钝、眼睛干涩、头昏脑涨,在这时就应当走出教室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眺望远方,或者凝视绿色植物,另外还可以采取洗冷水脸和用纯净水轻抹眼睑的办法放松身心。
6)避免过度用脑、透支健康,杜绝粗放型记忆模式,不能牺牲必要的睡眠时间“开夜车”。因为,深夜时分的大脑处于疲劳状态,不可能有良好的记忆效果,还会影响自己在后阶段的身心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509422@qq.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