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8-25 16:41
作者:黑龙江牡丹江实验中学 刘百荣
进入新世纪,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全面实施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与实验,并取得显著成绩。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有革新思想的语文教师尝试跨学科教学,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领域。坚持了二十多年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钟传?的跨学科作文研究???学科作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科作文立足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将作文与各学科学习沟通起来,使作文成为日常的学习行为,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的情感投入,使作文成为快乐的学习之旅。
一、写什么:学中写
“写什么”是困扰作文教学第一难题。“写什么”涉及到作文题材、思想情感的表达等基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无法调动学生作文的情感投入,作文教学只能裹足不前。对此,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不会观察生活。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认识到人的生命过程是从无知到丰富的过程,学生阅历不丰是生命的常态,亦是社会客观现实,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书写生活。学科作文依托杜威“做中学”的理论,提倡“学中写”。即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依托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境,运用学科知识观察生活,捕捉学习中灵动的情感,书写真实的学习体验。
1.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美,是解决“写什么”的关键。观察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的指导,跨学科作文根据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不同的观察活动,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多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自然学科课程的学习,培育学生科学理性的观察精神。例如学习教科版《科学》第五册“动物”单元[1],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书写小动物。首先,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选择观察的仪器工具。其次,指导学生绘制图表,做好观察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图片、录像资料。最后,以一定的写作知识,围绕一个研究问题,写实验报告。通过自然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科学地观察事物的态度,掌握多种科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育理性的观察精神。这样,学生作文既能做到言之有物,又能达到新课标“负责任地表达”的要求。
通过人文学科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敏锐多思的观察力。学习岭南版《美术》第六册“春天的消息”一课,指导学生结合美术课学习的视觉知识,观察春天的色彩,然后设计明信片,把春天的消息告诉亲人和朋友。之后,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作文《多彩的春天》。作文和人文学科教学整合,可以练就学生捕捉美的慧眼,从不同的思维侧面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
2.学中打开书写的空间
写作内容匮乏,为文伪情,是当下学生作文的通病。书写日常学习生活,是解决写作内容匮乏的关键。跨学科作文以各学科的知识、学习情境、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注重校内学习到社会生活的延伸拓展,打开了学生书写的空间。
(1)关注课内学习活动,书写日常学习生活。指导学生书写课内学习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作文素材,另一方面可使学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首先,可指导学生书写学习内容。例如学习科教版《科学》“开花了,结果了”一课,通过观察花儿绽放到凋零的过程,解剖花的结构,学生有了真实的学习体验。有的学生书写花的生命状态,有的学生书写花的形状颜色,有的学生书写花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笔下就能呈现出丰富多采、科学理性的花的世界。其次,可指导学生书写学习过程。学科作文认为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组成的微观社会,通过书写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人物语言神态描写能力;通过聚焦课堂讨论、游戏、辩论、实验等精彩的瞬间,可以提高细节描写能力;通过展现课堂学习活动的具体场景,可以提高场面描写能力。
(2)关注课外学习活动,书写日常生活体验。叶圣陶说:“文题取材应广博。不特学校中所诵习所闻见可以命题,即家庭社会之事,苟学生能思议及之者,亦无不可命题。”[2]所以,学生的作文应由课内学习生活延伸到课外日常生活,寻求更为广阔的书写空间,畅意地表现生活。
近年来,“情境作文”“游戏作文”“开放式作文”“生活化作文”皆秉承作文表现生活的理念,提倡自由写作。但学生依然不知如何书写生活。这是因为日常生活是琐碎、繁杂和无序的,日常生活的书写,并非日常生活的记录,必须通过教师科学有序的指导,学生才能发现日常中有意义的内容。跨学科作文强调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关注生活,启发学生经过系列思维活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书写日常生活。例如作文课与品德课的整合,广东教育版《品德与社会》第七册“今天我当家”一课。品德课学习目标:学习做小主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合理使用开支等活动,认真体验当家的过程。习作训练目标: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围绕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记录、书写生活。学生通过品德课的学习明白了“我当家”的做法和意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记录生活细节,对日常生活有了真实体验,学生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
二、怎么写:做中学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强调“从活动中学”。强调在行动过程中运用相关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建构学习能力,行动过程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它是行与知的结合。学科作文认为作文能力的形成须“活动中学”,依据各学科学习的不同情境,将各个学科的学习知识与写作知识沟通起来,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感性地渗透写作知识,做到各学科学习和作文教学的双赢。
1.内化写作知识
写作能力的形成要依托有效的实践活动,而写作知识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怎么写”的关键在于将写作知识内化为写作能力。而将作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须创设具体的写作情境。学科作文在写作情境创设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作文与音乐结合,把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知识的学习与作文声音描写的方法整合起来,可培养学生摹写声音的能力,通过感受音乐中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描述音乐的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作文和体育的结合,体育课动作要领的学习和掌握,与动作描写的知识整合起来,可指导学生学习动作描写方法。作文和美术结合,美术课的色彩、光线、线条、形状等知识的学习,可指导学生掌握绘形绘色的描写方法。
跨学科学习,把学科知识和作文知识整合起来,借助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境,把写作知识教学生动、具体、可感地呈现出来,学生操作起来就比较容易,既有内容可写,又有具体可以操作的路径,如此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扎实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思维能力
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可以根据一定的思维来表现思想,没有正确、深刻的思想,再华丽的语言也是空洞干瘪的;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以恰切表达。因而,思维能力培养是作文训练不可小觑的训练。学科作文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作文与数学结合,根据“我学会了认识分数”一课的学习内容写作文。作文内容涉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遇到的困难、知识的体验等诸多问题。作文涉及的内容多,学生往往就会困惑,不知道怎样安排内容与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筛选内容、安排思路、提示细节。下面的思维导图从谁教的,怎么教的,我怎么学的,我的收获四个方面清晰地设计了作文的内容和思路,第一部分谁教的,第三部分我怎么学的分别提示了外貌描写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这样绘制思维导图,就把纷乱的写作内容和凌乱的思路秩序化,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跨学科作文利用各个学科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文和数学整合,可以借助数学逻辑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力;作文和音乐美术整合,可以借助音乐美术的形象思维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作文和科学课整合,可以借助科学课的理性思维特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力。
参考文献
[1]钟传?.案例皆选自钟传?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kezuowen.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80(8).
作者:黑龙江牡丹江实验中学 刘百荣
进入新世纪,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全面实施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与实验,并取得显著成绩。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有革新思想的语文教师尝试跨学科教学,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领域。坚持了二十多年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钟传?的跨学科作文研究???学科作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科作文立足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将作文与各学科学习沟通起来,使作文成为日常的学习行为,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的情感投入,使作文成为快乐的学习之旅。
一、写什么:学中写
“写什么”是困扰作文教学第一难题。“写什么”涉及到作文题材、思想情感的表达等基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无法调动学生作文的情感投入,作文教学只能裹足不前。对此,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不会观察生活。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认识到人的生命过程是从无知到丰富的过程,学生阅历不丰是生命的常态,亦是社会客观现实,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书写生活。学科作文依托杜威“做中学”的理论,提倡“学中写”。即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依托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境,运用学科知识观察生活,捕捉学习中灵动的情感,书写真实的学习体验。
1.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美,是解决“写什么”的关键。观察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的指导,跨学科作文根据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不同的观察活动,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多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自然学科课程的学习,培育学生科学理性的观察精神。例如学习教科版《科学》第五册“动物”单元[1],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书写小动物。首先,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选择观察的仪器工具。其次,指导学生绘制图表,做好观察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图片、录像资料。最后,以一定的写作知识,围绕一个研究问题,写实验报告。通过自然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科学地观察事物的态度,掌握多种科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育理性的观察精神。这样,学生作文既能做到言之有物,又能达到新课标“负责任地表达”的要求。
通过人文学科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敏锐多思的观察力。学习岭南版《美术》第六册“春天的消息”一课,指导学生结合美术课学习的视觉知识,观察春天的色彩,然后设计明信片,把春天的消息告诉亲人和朋友。之后,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作文《多彩的春天》。作文和人文学科教学整合,可以练就学生捕捉美的慧眼,从不同的思维侧面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
2.学中打开书写的空间
写作内容匮乏,为文伪情,是当下学生作文的通病。书写日常学习生活,是解决写作内容匮乏的关键。跨学科作文以各学科的知识、学习情境、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注重校内学习到社会生活的延伸拓展,打开了学生书写的空间。
(1)关注课内学习活动,书写日常学习生活。指导学生书写课内学习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作文素材,另一方面可使学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首先,可指导学生书写学习内容。例如学习科教版《科学》“开花了,结果了”一课,通过观察花儿绽放到凋零的过程,解剖花的结构,学生有了真实的学习体验。有的学生书写花的生命状态,有的学生书写花的形状颜色,有的学生书写花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笔下就能呈现出丰富多采、科学理性的花的世界。其次,可指导学生书写学习过程。学科作文认为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组成的微观社会,通过书写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人物语言神态描写能力;通过聚焦课堂讨论、游戏、辩论、实验等精彩的瞬间,可以提高细节描写能力;通过展现课堂学习活动的具体场景,可以提高场面描写能力。